一、龋齿
龋齿,也就是俗称的虫牙、蛀牙,是含糖食物进入口腔后,在牙菌斑内经致龋菌的作用,发酵产酸,这些酸(主要是乳酸)从压面结构薄弱的地方侵入,溶解破坏牙的无机物而产生的。
WHO-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60–90%的学龄儿童和近%的成年人有龋齿。
年我国《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为66%,12岁儿童的恒牙患龋率也达到29%。年我国《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国5岁年龄组乳牙患龋率71.9%。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相较年的66%和29%,儿童患龋情况已呈现上升态势。
另外,《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结果中3岁、4岁、年龄组乳牙患龋率分别为50.8%、63.6%。
然而年调查显示,这些儿童中,就医比例还不足15%。至于未就诊原因,其中超过七成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反正乳牙是要换的,补了也白补,蛀了掉了没关系,新牙长出来就好了,乳牙龋齿不是大问题。真是这样吗?
二、宝宝龋齿的危害
1.恒牙发育畸形,造成恒牙易蛀。
因为蛀牙,小朋友口腔内食物残渣等不容易清洁干净,整个口腔是一个容易烂牙的环境,龋齿可发展为牙髓炎、根尖周围炎、牙源性囊肿或间隙感染等。乳牙的尖周炎还可波及到恒牙,导致恒牙硬组织发育不全,形成所谓的忒奈氏牙。所以新长出来的恒牙也很容易蛀牙。严重的蛀牙还会引起下方牙槽骨炎症,可能影响恒牙发育,导致恒牙萌出后畸形、发育不良等。
2.营养不良,面部畸形发育
乳牙龋齿到髓底就需要手术治疗或者拔掉,直到7岁换牙期,都会因无牙或少牙致使生活质量不高。“牙齿不全,无法咀嚼,这会影响颌骨发育,严重会导致面部畸形。龋齿疼痛,造成偏侧咀嚼习惯,久之便造成面部发育不对称。
影响生长发育。由于龋齿疼痛,以及乳牙龋坏早失,导致咀嚼功能降低,造成偏食和食欲不振,胃肠消化吸收减弱,造成机体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3.影响发音和心理
婴幼儿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时期,完整的乳牙有助于孩子掌握正确的发音.乳牙龋坏和早失会使孩子发音不清.乳前牙区严重的龋蚀,使有些孩子羞于开口,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很不利。
三、造成宝宝龋齿的原因
1.游离的糖
WHO-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最新指南建议,成年人和儿童应将其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降至其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进一步降低到5%以下或者每天大约25克(6茶匙)会有更多健康益处。世卫组织营养促进健康和发展司司长FrancescoBranca博士谈到:“我们握有的确凿证据表明,将游离糖的摄入量保持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可降低超重、肥胖和蛀牙的发生危险。”
游离糖是指由厂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双糖(如蔗糖或砂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现今人们消耗的大量糖都“藏”在通常认为不属于甜品的加工食品中。例如,1汤匙调味番茄酱包含约4克(约1茶匙)游离糖,1罐加糖苏打水所含的游离糖高达40克(约10茶匙)。因为没有报告证据表明新鲜水果和蔬菜中的糖以及牛奶中自然存在的糖会造成肥胖和蛀牙,所以新鲜水果、蔬菜、粮食薯类及牛奶中的糖并不属于游离的糖。
这些糖类既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细菌能利用糖类代谢产生酸,并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有利于产酸和耐酸菌的生长,也造成牙体硬组织的脱矿(也叫脱钙,指人的牙齿牙釉质表面的钙磷脱落,因而使牙齿色泽改变,形成斑点;更严重的,牙釉质脱落,牙齿上有明显的浅凹陷或细沟,最终促成龋齿)。
2.乳牙组织结构
相比恒牙,乳牙的牙釉质、牙本质更薄,钙化程度低,抗酸能力弱,一旦遇到糖类滞留乳牙表面产生酸,乳牙更易被破坏,进而发生龋齿。乳牙的牙颈部明显缩窄,牙冠近牙龈1/3处明显隆起,磨牙咬颌面沟、窝、点隙多而深,牙与牙直接相接处不紧密,这些因素更易使食物嵌塞滞留,加上清洁不利造成龋齿。
3.儿童睡眠时间长
由于生理需要及儿童的特性,儿童睡眠时间较成年人更长。睡眠期间口腔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减少,唾液流速低,从而造成唾液冲洗功能下降,唾液中相应的一些抗菌物质、溶菌酶等有利于牙齿健康的成分减少,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造成乳牙龋坏。
4.不清洁/清洁不到位
很多新手爸爸妈妈对宝宝刷牙的问题心存疑惑。有的爸爸妈妈认为好的习惯应该从小培养,有的爸爸妈妈则认为孩子还小,有的爸爸妈妈则担心过早刷牙会对孩子牙齿发育不利。
即便是从小给宝宝刷牙的家庭,爸爸妈妈仍然发现刷牙基本上是走过场,几十秒甚至几秒钟就完成了刷牙。当然,自主清洁及自我保护口腔卫生的意识薄弱与儿童的天性分不开。
四、如何预防和应对宝宝龋齿
1.关于刷牙
美国和澳洲的牙科学会,香港卫生署,都建议在婴儿出生几天后,就开始用干净的湿纱布帮他们清洁口腔,早晚各一次,既可以帮宝宝养成良好口腔习惯,也能减少日后对刷牙的抗拒。当婴儿第一颗牙萌出后,就要用软毛,小刷头牙刷代替湿纱布,开始帮孩子刷牙。
牙膏
需要用牙膏吗?含氟牙膏?无氟牙膏?各国的建议非常不统一。
激进派(代表国家:美国、英国)观点:出牙后就使用含氟牙膏,很强的证据支持,给低于6岁的孩子用含氟牙膏可以有效预防蛀牙。并且,要达到有效的保护,牙膏中的氟浓度不能过低。过度强化氟的风险,造成了误导,使得很多父母对氟感到害怕,不敢给孩子用含氟牙膏,这是没有必要的。有一个在欧洲做的横断面研究发现,在一岁前就使用含氟牙膏的孩子,比起在2、3岁后再使用含氟牙膏的孩子,在五岁时,更少出现蛀牙。年,美国与英国的建议达成一致。具体如下:从第一颗牙萌出开始使用含氟牙膏,3岁前用米粒大小的牙膏;3-6岁时,用豌豆大小的牙膏用量。
保守派(代表国家/地区:澳洲、加拿大、香港)观点:不建议过早使用含氟牙膏,声称研究发现,儿童在早期使用含氟牙膏有出现氟斑牙的风险,一方面孩子的牙齿比成人更容易受到氟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太小的孩子不会吐牙膏,导致吞服了牙膏中的氟。也有研究表明,六岁以下的儿童,如果每天吃下去了大于等于豌豆大小的含氟牙膏,可能导致轻微的氟斑牙。香港卫生署的建议是,最初为孩子刷牙时,暂时不用牙膏,当孩子两岁后,并且懂得会吐出来后,可以开始使用儿童含氟牙膏。
但无论你参照哪一种建议,给孩子使用含氟牙膏是安全的,也非常有必要。氟对牙齿的保护作用相当明确,对身体的伤害通过控制牙膏用量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你给宝宝使用的牙膏的量是适宜的,那么即使吞服了也是安全的。不过,美国、澳洲、香港、英国的官方建议都是:鼓励孩子将牙膏吐出来,但不要用清水漱口。
牙刷及刷牙方法
重要的是选小刷头,软毛牙刷,至于手动还是电动,只要掌握了正确的额刷牙方法,其实差别不大。在牙刷的选择上,各权威机构的建议都很统一,毋庸置疑。
电动牙刷也许能提高孩子的刷牙兴趣,但重点还是小头软毛牙刷,通常在7-9岁以后,孩子才能够很好地完成刷牙,在这之前都应有家长帮孩子刷牙。
如果孩子感兴趣学习刷牙,你可以先让孩子自己刷,然后再帮助孩子刷一遍。家长能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并帮助孩子刷牙才是重中之重。父母应该坚持每天帮孩子刷2次牙,或者监督孩子一早一晚认真刷牙2次。
父母如何帮宝宝刷牙
2.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应该在宝宝第一课牙齿萌出时做第一次口腔检查,最晚要在宝宝满12个月之前进行第一次检查。早一点带宝宝去检查可以有效减轻以后牙齿需要治疗时的抗拒与恐惧。定期检查口腔,早期发现龋齿,早期治疗。要求2~5岁儿童,每2~3个月查一次,6~12岁儿童每隔半年查1次,12岁以上儿童每年查1次。
3.平衡膳食
前文龋齿成因中已经提到,游离的糖对龋齿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避免给孩子食用过多的糖果,饼干,碳酸饮料等等富含游离糖的加工食物。未经加工过的蔬菜、水果、牛奶及麦片都可以完美的取代上述加工食品,养成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
4.窝沟封闭防龋
窝沟是后牙表面不规则的凹陷。窝沟封闭并不是一种新技术,它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推荐的有效预防龋齿的方法。由于乳牙咬颌面沟、窝、点隙多而深,易使食物嵌塞滞留在咬颌面。窝沟封闭是目前预防蛀牙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窝沟封闭的原理很简单,就是用一种对人体无害的高分子树脂材料把窝沟填平,待树脂硬固后可以长期保留在窝沟中。对窄而深的窝沟,使用窝沟封闭剂,能有效地预防窝沟龋的发生。乳磨牙的封闭时机,以3-4岁为宜。第一恒磨牙封闭时机,以6-9岁为宜。
5.一旦发现龋齿,请及时就医,谨防拖延导致后期的牙髓病、根尖周病。及早治疗,定期检查都能有效的保存牙齿,防止疾病向牙槽深部蔓延。健康的牙齿才能保障宝宝正常饮食和身体发育。
最后,祝宝宝们都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健康快乐的成长!
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