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宝宝的乳牙萌出,
帮助宝宝保护牙齿的工作也提上日程。
牙齿健康对于人的一生来说都很重要,
想要有一口好牙,
从出生开始就需要注意口腔卫生。
但是宝宝自控能力差,抵抗力弱,
父母若不懂稍有不注意,
就会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
↓↓↓
青岛三岁娃喝奶粉不刷牙三岁娃20颗牙全坏掉两岁七个月的女娃每天晚上喝奶粉不刷牙,导致20颗乳牙全坏掉。医院专家提醒家长,睡前喝牛奶不刷牙,把碳酸饮料当水喝,是最伤牙的两个坏习惯,如今三岁以下低龄患儿患龋率走高,奶粉酸奶常常是“罪魁祸首”,这是因为很多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口腔卫生,喂养完后不清理口腔,导致发生严重龋齿。
当然,这不仅仅是个例
同类事件还有很多很多
喝完夜奶不刷牙5岁的孩子一颗好牙都没了前段时间,医院刘医生遇到个5岁的小患者天天(化名),到医院时,一张嘴,满口黑乎乎的牙齿,有几颗已经只剩下牙根,剩下的也都参差不齐;再一检查发现,一颗好牙都没有了。天天的妈妈说,最近,孩子每天都泪汪汪地喊牙疼。
“平时吃糖也不多,怎么会这么严重?”天天的妈妈难以理解,经过仔细询问,刘医生了解到,原来,天天特别爱喝奶,不但白天喝,每天晚上都要喝完奶粉才睡觉,父母工作忙,他一直由外公外婆照顾,老人没有给他刷牙的习惯。
一岁女孩两颗门牙病变被拔掉医院专家还接诊了一名一岁多的女娃,孩子的两颗门牙没磨坏导致根尖外露,牙根病变严重,已经破坏了牙周组织,无奈,医生只好将孩子已经坏掉的门牙拔掉,防止发炎引起更严重的后果。一岁多的孩子被迫拔掉门牙不但影响美观,面部的正常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其实,全国来看,
儿童龋齿的发病率也是很高的
不少家长对乳牙龋齿存在认识误区,
或者口腔卫生意识不强,
都是造成患儿患龋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三岁以下患儿患龋率占四成
从门诊接诊情况看,儿童龋齿的发病率逐渐呈低龄化的趋势,三岁以下的儿童龋齿发病率高,其中重度婴幼儿龋齿占了门诊量的四成左右。
第三次全国流调显示,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患龋率达到66%,而未治愈率则高达97%。
此外,由于不少家长对孩子有着不好的喂养习惯,比如常常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导致不少婴幼儿患上“奶瓶龋”。
不少家长都觉得
孩子乳牙早晚要换,蛀了就蛀了;
其实,这个观点是不对的,
孩子的乳牙钙化程度低,
更容易受细菌侵蚀而龋坏,
而且因为牙质软,
很快就会烂穿了引起疼痛,面肿,发热。
很容易引发严重问题
蛀牙的危害不简单
①蛀牙很影响孩子健康,如果疼,他们会偏侧咀嚼,久了造成面部发育不对称、颌面部畸形,而且蛀牙还能引起牙周炎、牙源性囊肿等其他问题,严重的导致全身性感染。
②严重的龋齿,还会引起孩子营养不良影响发育,孩子身体发育不好,不要一味补充营养,首先看看是不是牙齿问题!
③即便孩子六岁以后换牙,情况也未必真正改善,乳牙的根尖周炎还能波及恒牙,导致恒牙硬组织发育不全,出现畸形,不正常的萌出等。
④龋病是细菌传染性疾病,孩子乳牙龋病没得到有效的治疗,恒牙必定会感染,新萌出的恒牙也是很脆弱的,很快就会因为感染蛀牙菌而出现“蛀洞“!
应该怎样做才能预防龋齿保护口腔呢?
小孩子本身没有自控能力,
因此这个阶段对于牙齿的保护,
家长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所以,家长一定要有预防的意识,
意识到龋齿的危害,
也要懂得口腔清洁的知识
孩子应该怎样科学的清洁口腔?
=一岁以下的儿童应该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减少糖的摄入量,喂完奶后可用温热纱布擦拭孩子的牙床,
一岁以上的儿童应该减少夜间哺乳的次数,
两岁以上的儿童则尽量不使用奶瓶,并且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在饮食方面,少吃甜食和碳酸饮料等对牙齿有害的食物,尽量多吃些豆类、鱼、虾等钙磷含量丰富的食物,以及一些对牙齿有清洁作用的粗纤维的食物。
如果发现出现了坏牙,一医院检查。
良好的刷牙习惯,
合适的牙膏牙刷,
是我们宝宝对抗口腔细菌的好帮手,
但很多麻麻们可能都不知道,
其实宝宝刷牙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哦!
给孩子刷牙也要注意
6个月-2岁:基本是父母给孩子刷牙,可选择指套型牙刷利于成人握持,刷头周围最好是软胶,可以避免损伤口腔软组织。
2-4岁:要选刷头小,刷毛软,手握柄较粗一些的牙刷牙齿处于发育初期,宝宝口腔不大,此时应挑选能深入口腔内的牙刷。
5-7岁:选杯形的刷毛,毛刷要柔软,刷头要小切记刷头边缘要柔软,便于孩子清洁到所有牙齿。
8岁以后:应选择刷毛柔软,混合设计,刷头较小的牙刷牙齿处于换牙期,齿缝较大,要特别注意牙齿的清洁,否则极易造成蛀牙。
宝宝的乳牙坏掉还会
影响美观、影响孩子自信心,
也会因为咀嚼问题造成
面容发育畸形、发育不良等,
还可能会波及恒牙生长,
恒牙只有一副,坏了就没有了!
家长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也记多多了解口腔清洁的知识哦~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