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时候,周冬雨在微博贴出了一张肿到像猪头的照片。
“拔完智齿五天后脸依然肿成这样,有人遇到过这种情况吗?这样出现还有人认识吗?”
高赞评论“你是捅马蜂窝去了吧?”网友排队哈哈哈哈哈哈哈。
仿佛是那些年,看到朋友肿成猪头、捂脸喝清粥时哈哈哈哈哈到停不下的自己。
吃瓜一时爽,瓜落头上就懵逼了,一向自诩牙口超级好,每次洗牙拍片牙医都说一口牙好到让人羡慕的我,突然面临被智齿支配的恐惧。
检查结果让人莫名其妙,“因右上颌智齿与口腔黏膜摩擦导致的口腔溃疡”......
说人话就是,“智齿往外凸了”。
10月11日拍的口腔CT
虽然这次疼源不在牙上,医生也不建议现在拔,但是,危机感比较强烈的我,一贯秉持“做最坏的打算,抱最好的期待”,设想了一系列的可能要承担的后果:
1、智齿存在哪些隐患
2、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拔?
3、需要做哪些治疗?
4、要花多少钱?
智齿存在哪些隐患?
分别咨询了诊所里接待的小姐姐、和给我做检查的牙医,回来后又在网上搜索了一波,基本一致:
一方面可能会挤压其它牙齿的生长空间。
另一方面位置太靠里,不好刷干净,容易导致蛀牙或口臭。
智齿同阑尾一样都是人类进化中的残余物,吃饭时很少能用到智齿(用处不大)。
大多数人会长1-4颗智齿,如果口腔被28颗整齐的恒牙塞满,没有智齿足够的萌发空间。智齿就会开始不择手段,斜着长、横着长,甚至倒着长,还会潜伏。
哪怕长得还行,不疼,因为它比较靠后的位置,刷牙时很难顾及到,于是会滋生细菌,诱发龋齿。
很多智齿虽然长得很“正”,其实只是表面。当口腔处于运动的状态,比如咀嚼、吞咽等,那些“都挺好”的智齿,很可能会造成咬合干扰,给整个口颌系统带来伤害。
我这次的疼痛就是因为智齿与粘膜之间“摩擦、摩擦”导致的。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拔?
按照医生的说法:智齿没啥用,留着就是个隐患,早晚要拔不如尽早拔。
回来网上搜索了下,比较靠谱的是下面这一段?
这3种情况的智齿一定要拔:
①有盲袋,会导致反复发炎的要拔
②影响第二磨牙龋坏或者牙周问题的要拔
③引起其他病变(如囊肿、神经病变)的也要拔
图片来自波士顿留学生网
总结一下:要是长得整整齐齐,不影响其它的牙、不与粘膜摩擦,也可以不用拔的。但凡长得不乖了,还是拔了比较好。
需要做哪些治疗?
智齿比较敏感,容易发炎,这也是为什么会反复疼了又好,好了又疼的原因,这种就是牙周炎。可以用消炎药或止疼药,将疼痛控制在能承受的范围。
智齿的位置在口腔最里面,刷牙时比较难照顾到,食物残渣易残留,容易生龋齿,也就是蛀牙,就需要补牙,树脂类材料比较好。
最直接的就是拔掉,如果拔牙后创伤面比较大,还需要缝线。
要花多少钱?
拔牙是这几种治疗方式里,比较费钱的一种。
我去的是附近的拜博口腔,根据复杂疑难程度,有不同的等级,最简单的是元/颗、然后是元/颗、元/颗......
知乎上转一圈下来,便宜不过六七百,贵不过一千八百,基本上在元内。
大部分人都会长智齿,1-4颗因人而异,颗数越多,费用也就越高。
像我这种就是最简单的类型,长得比较正、比较独立,暂时还没影响到周边牙齿的生长,如果拔的话就是元,因为当时正疼着,医生说要等不疼了才能考虑手术。
回来仔细盘算了下,最近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