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生牙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软组织、骨或邻牙的阻力等)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可能萌出的牙。
形成阻生牙的原因甚多,但主要是为颌骨骨量相对不足,缺乏足够的间隙以容纳全部恒牙。人类种系在发生和进化过程中,随着生存条件和食物种类的变化,带来咀嚼器官的退化,其中肌肉的退化最快,而后是骨骼,退化最慢的是牙齿。由于牙齿的退化速度不及骨骼,故形成颌骨牙槽嵴的宽度不足以容纳全部的牙齿,造成阻生牙。所以有人说,没有第三磨牙是因为进化的比较完全,而有阻生牙的人则相对进化不完全。常见的阻生牙为下颌第三磨牙、上颌第三磨牙及上颌尖牙。第三磨牙由于一般在17-21岁之间萌出,即成年后萌出,所以又称智齿。由于下颌第三磨牙是最后萌出的牙,所以是最常见的阻生牙。
阻生牙的存在会不会影响健康?阻生牙会导致哪些危害呢?
阻生智齿及智齿萌出过程中,牙冠可部分或全部为龈瓣覆盖,龈瓣与牙冠之间形成较深的盲袋,食物及细菌极易嵌塞于盲袋内;加之冠部牙龈常因咀嚼食物而损伤,形成溃疡。当全身抵抗力下降、局部细菌毒力增强时可引起冠周炎的急性发作,因此智齿冠周炎主要发生在18-30岁智齿萌出期的青年人和伴有萌出不全阻生智齿的患者。长期慢性智齿冠周炎还可能成为病灶感染的来源,导致关节炎或关节脓肿或其他器官的脓肿,甚至会导致心肌炎的可能。某些阻生智齿还可能导致开口困难或神经痛。由于阻生的智齿危害极大,因此笔者建议青年女性在结婚怀胎前,为了你和未来宝宝的健康,医院去仔细检查一下你的牙齿,及时去除隐藏在你口腔内的“定时炸弹”…….阻生智齿。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有什么好处呢?
因为从预防的角度看,早期拔除阻生牙可预防很多由其引起的并发症。拔除的最好时机是在16-18岁时。此时牙根约形成1/3左右,拔除较易;病员的耐受较好,愈合较为迅速;而且其骨的再生及上皮的再附着均较佳,对邻牙造成的牙周破坏的恢复也有利。在此年龄阶段,如判断该牙为阻生,应及时拔除。
阻生智齿拔除后:
1、预防第二磨牙牙周破坏:下颌阻生智牙的存在,特别是在近中阻生时,使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质丧失。由于牙弓中最后一个牙之远中面最不易保持清洁,故易导致炎症,使上皮附着退缩,形成牙周炎。 2、预防龋病:阻生牙的本身及第二磨牙的远中面皆易产生龋病。
3、预防冠周炎:当部分萌出时,阻生牙的牙合面常为软组织覆盖,形成盲袋,成为细菌孳生的良好场所而引起冠周炎。如不拔除阻生牙,冠周炎可反复发作,且有逐渐加重并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可能。 4、预防邻牙牙根吸收:有时阻生牙的压力会引起第二磨牙牙根吸收,早期发现及早期处理有助于保存邻牙。
5、预防牙源性囊肿及肿瘤发生:如阻生牙存在,则滤泡囊亦存在。虽然在大多情况下不发生变化,但也有发生囊性变而成为牙源性囊肿及牙源性肿瘤的可能性。 6、预防发生疼痛:完全骨阻生有时也会引起些不明原因的疼痛。 7、预防牙列拥挤:智牙与牙列拥挤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智生牙与牙拥挤的发生发展无关;不少学者则认为智齿对前面的牙有挤压作用,引起和加重前牙拥挤。在这些情况下,是否应拔除下颌阻生智牙,应与正畸科专家共同研究决定。
阻生智齿拔除后是否会引起前面的第二磨牙松动呢?
这是临床上常听到的一个问题,从牙齿的形态和牙齿在颌骨上的排列方向以及下颌在咀嚼活动时对牙齿的作用力分析,牙齿在咬合的过程中可以向中线即近中移动,这样保持了牙弓的严密性。如第一磨牙缺失,第二磨牙可以向前移动或倾斜,引起牙间隙不足。而阻生智齿拔除后一般不会引起第二磨牙的远中向移动,只要第二磨牙牙周情况正常,拔牙的医生技术过硬,阻生智齿拔除后是不会引起前面的第二磨牙松动的。对前面的第二磨牙只有好处而无坏处。 除此之外,拔牙的适应证还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阻生智齿,引起牙合关系紊乱的阻生智齿等。当然,如果阻生智齿完全埋伏于骨内,对前面的第二磨牙没有压迫而又没有任何症状,则可不必拔除。 既然阻生牙的拔除那么重要,如果你正值阻生牙萌出的年龄,还犹豫什么?快去看医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