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患者经常有这样的疑问
拔牙还要拍片呀?这么麻烦,不能直接拔么?
盲目拔牙非常危险
口腔检查只能看到牙齿的外露部分,拍片才能详细了解牙根以及周围牙槽骨情况。
通过拍片,可以了解
1
牙齿本身:生长方向,牙根数目,牙根是否弯曲,膨大等。
2
与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如上颌磨牙与上颌窦的关系;下颌磨牙与下颌神经管的关系;儿童在混合牙列期恒牙与乳牙胚的关系等。可以减少拔牙的风险。
3
预知其他病变:如颌骨内有无埋伏牙,多生牙,囊肿等。
总之,拍片对口腔医生诊断牙病,设计治疗方案,采取治疗措施,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任何疾病,诊断都是治疗的第一步和最关键的一步,而拍片是辅助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口腔科常见的拍片类型
FIRST
小牙片(根尖片)
主要拍摄单个牙,可以了解牙齿龋坏程度,根尖周的病变情况,牙周骨质破坏情况等。口腔颌面外科不常用。
SECOND
全景片(曲面断层片)
拍摄全口牙齿,二维成像,可将全口牙齿的体层影像,双侧上下颌骨,上颌窦,颞颌关节等同时显示在一张胶片上。
THIRD
CBCT(锥形束CT)
拍摄整个颌面部,三维成像,空间分辨率高,成像更清晰、全面,可以准确显示囊肿的大小、埋伏牙的位置,因此手术时采用更加安全精准。
有的患者可能就会问了:
听说拍片对身体不好,辐射很大,是吗?
单次口腔拍片辐射剂量比较小,相当于你对一天电脑屏幕的辐射量。正常人平均一天受到的背景辐射量约10μsv,拍一次小牙片的辐射量约5μsv,拍一次全景片的辐射量约6μsv,拍一次口腔CT的辐射量约36~μsv。能对致癌率产生影响的最低剂量是μsv,相当于2万次小牙片达到的量。口腔检查拍片的剂量远远低于危险值。
特殊人群拍片注意事项
?孕妇:一般不建议在孕期头三个月拍片。三个月后,若因治疗需要必须拍片时,应穿防护服。在此条件下,对胎儿的影响几乎微不足道。专家强调,只要不是对准腹部或附近部位的高剂量辐射,准妈妈们大可不必过于担心。
?其他疾病患者,例如甲状腺疾病患者拍片前先告知放射医生。
拔牙注意事项
1
尽量上午拔牙
其实下午也可以拔,主要考虑的问题还是出血的问题,如果拔牙后还是很严重出血,下午大部分医生都在,还是比较好处理的,避免了晚上挂急诊、无法正常睡觉。
2
早上记得吃了早餐再拔
没有吃早饭,容易低血糖。在注射麻药或者拔牙操作中容易晕厥,给自己和医生带来不必要的惊吓和麻烦。
3
女性请避开月经期
国内各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是写着月经期拔牙可能会引起代偿性出血。部分学者查文献获知,该结论并无直接证据。为了个人的健康,还是妥善为佳,除非是必须处理的急症。
4
拔牙后请遵医嘱
拔牙后棉球咬30分钟以后吐掉;拔牙后2小时可进食,尽量吃凉一点软一点的(如果是夏天,吃个冰激凌不错),避免用患侧咀嚼;不要去舔伤口;24小时以内吐口水有点血丝是正常的,不要惊慌,如果出血很严重,请及时就诊;拔牙后24小时以内不要刷牙不要漱口,因为会破坏血凝块,引起出血。
5
孕妇在孕期之前拔牙
对于孕妇,原则上是不能拔牙的,即便是在孕期中3个月,创伤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怀孕前3个月易引起流产,后3个月易引起早产。所以,对于育龄期的女性,建议还是先处理好个人的口腔问题,再考虑怀孕吧!不仅仅是为了你自己,还有你的宝宝!
想要咨询更多信息和获取优惠?可直接发送信息至 爱牙-
希奥口腔瑞泰精品院
爱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