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住院的职责—会诊
什么是总住院医师呢?不是职称,而是医生岗位的一种,医院里会设置此岗位,是不同专业科室间在临床工作中的“联络员”,事情多,工作量大,年轻医师大都需要经此训练。
医院里专业分得细,科室多,有些患者的情况复杂,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就需要多学科协作。不同科室间在临床工作中的主要“协作员”就是总住院医师,因此总住院的职责之一就是会诊疑难病例。
作为口腔正畸科的总住院医师已经有将近半年时间了,半年里接到的会诊邀请有:伸长磨牙的压低,倾斜磨牙的直立,磨牙的前移,颌骨囊肿,唇腭裂的序列治疗,牙齿外伤后断根牵引,阻生牙的牵引,松动牙的固定等。其中最多的就是青少年颌骨囊肿,对方申请会诊的理由就是颌骨囊肿涉及的牙是否可保留?可否行正畸治疗?什么时候开始正畸牵引?
目录
针对以上问题特创作此文,目录如下。
会诊的几例青少年颌骨囊肿
以下就是部分会诊的青少年颌骨囊肿
1.左上5含牙囊肿,因左侧面部膨隆,左右面部不对称而就诊。
2.右下前磨牙区颌骨囊肿,因面部肿胀而就诊。
3.左上颌骨囊肿,其中左上1,2,3,4均受累而萌出受阻。因左上乳牙迟迟不换而就诊。
4.左上颌骨囊肿,术后一年又复发,行第二次手术,考虑OKC或KOT
5.左下颌骨囊肿,9岁小男孩,已做2次手术,囊肿消失,受影响的牙齿开始萌出。
从这几例颌骨囊肿可知,家长先是发现孩子有些牙未萌,该换牙时迟迟不换牙,或发现有些牙缺失或错位,或发现孩子面部两侧有些不对称,口腔内或一侧脸肿起来了,医院进行检查,拍摄X线片时发现颌骨里竟有这么大的囊肿。
所以,给家长一个小提示,孩子有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及早发现问题。
颌骨囊肿的分类
首先看一下颌骨囊肿的分类
临床最常见的颌骨囊肿就是含牙囊肿和根尖周囊肿。
其中与正畸关系较大的就是含牙囊肿。
含牙囊肿,顾名思义,就是囊肿里面有一颗未萌牙,这颗未萌牙就是正畸需要解决的问题。
含牙囊肿的特点
含牙囊肿发生于牙冠形成后,是一种良性病变,影响牙齿的萌出,有时需要正畸治疗辅助牙齿移动,才能使这颗未萌牙移到正常位置。
含牙囊肿的特点如下:
颌骨含牙囊肿的治疗方法
含牙囊肿的外科治疗方法大致有两种:摘除术和开窗减压术(或称“造袋术”),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应范围和特点。
其中与正畸相关的就是“开窗减压术”后,未萌牙(阻生牙)的纠正。
造袋术,也称开窗减压术,此种术式适合较大的囊性病变,已有四十年的历史。
由上图可知,造袋术是在囊肿表面开窗,引流出囊液,使囊腔内外压力保持平衡,促进颌骨形态改建,使得囊腔逐渐缩小,最大程度保护颌骨的形态及功能。需制作塞制器以保持引流口通畅,需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
研究1:造袋术后影响阻生牙萌出速度的因素
主要观点如下:
1.如果牙齿有萌出能力,那么造袋术后牙齿的萌出速度会很快。
2.萌出速度、牙轴的改变速度均与造袋术后囊肿体积的递减速度成正比,与术后的时间成反比。
3.造袋术后前3个月的萌出速度较快
4.萌出速度与牙根的发育程度无关。
5.牙轴的改变速度与囊肿的大小成正比,与牙根的发育程度成反比。
6.若因为囊肿的压力而导致牙轴的改变,那么造袋术后前3个月会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方向。
7.牙根发育未成熟的牙齿很容易受囊肿压力的影响
8.若牙根完全成熟,那么牙齿自行萌出停止。
9.牙根未完全形成前,造袋术是合适的方法。
10.如有必要,含牙囊肿中的阻生牙应在造袋术后3个月开始正畸牵引。
测量指标:
A.阻生牙的深度,
B.阻生牙的倾斜角度,
C.牙根发育程度,
D.囊肿的大小
一例左下前磨牙区的含牙囊肿经造袋术后,自行萌出的过程如下:
开窗减压术前,左下第二前磨牙区有一个大的含牙囊肿,阻生牙位置深,角度斜。
开窗减压术后2个月,缺隙保持器维持左下5的萌出间隙,可见阻生牙已经明显萌出,且倾斜角度改善。
开窗减压术后1年,可见左下5已经入牙列,处于牙槽骨外萌出阶段。
研究2:造袋术后影响阻生牙萌出的条件
主要观点如下:
1.遇到含牙囊肿时以下三点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①位置(深度),
②角度(倾斜度),
③牙根发育程度(年龄)。
2.位置:
自行萌出组的牙齿较非自行萌出组位置表浅。这点容易理解,表浅的阻生牙易于萌出。
3.角度:
下前磨牙区含牙囊肿术后自行萌出的牙齿倾斜度较非自行萌出组小(这点容易理解,较直立的牙齿易于萌出),上3是否自行萌出与阻生牙牙轴关系不大。
总之:阻生牙在颌骨中的位置(深度)与角度(倾斜度)与其萌出能力相关。
倾斜角<80°,深度<9mm可以考虑待其自行萌出。
4.牙根发育程度(年龄)
a.牙齿萌出能力与牙根形成水平密切有关:
①当牙根发育至2/3时,牙冠开始突破牙槽骨而萌出;
②当牙根发育至3/4—完全形成(但根尖孔未闭合)时牙齿进入口腔。
③当牙根完全形成后将失去自行萌出的能力。
若阻生牙牙根未完全形成+根尖孔未闭合就有自行萌出的潜力。
b.自行萌出组的年龄(10.5)<正畸助萌组(13.4)
c.下颌前磨牙区含牙囊肿术后自行萌出的牙齿中45%牙根形成<1/2
5.囊肿大小:
①下前磨牙区含牙囊肿造袋术后,阻生牙是否自行萌出与囊肿大小无关。
②上3区含牙囊肿术后,自行萌出组的囊肿大小明显小于非自行萌出组。
6.萌出间隙:
①自行萌出组与非自行萌出组的萌出间隙无差异,即相邻牙间的萌出空间与阻生牙的自行萌出无关。
②当然,相邻牙间的萌出空间影响阻生牙萌出后在牙列中的位置。
7.炎症反应:
①一种观点认为含牙囊肿是由炎症导致的,由于乳牙的根尖周炎扩散至未萌恒牙的牙囊,刺激牙囊上皮所导致的。(提示:乳牙的根尖炎症要尽早治疗哦!)
②阻生牙萌出与炎细胞浸润程度有关,萌出组囊壁上的炎性渗出物更多。炎症反应有利于囊肿中的阻生牙萌出。
③拔除有炎症感染的乳牙可以降低对阻生牙的压力利于恒牙的萌出。
8.观察时间:
①青少年含牙囊肿造袋术后前3个月,倾斜牙轴改善很明显;术后前3个月,当囊肿萎缩、囊腔压力减小,开始骨形成时,可以促进阻生牙的萌出。(提示:对于牙根发育未完全的青少年含牙囊肿应在开窗减压后密切观察,而不急于将阻生牙和囊肿一起刨除)
②含牙囊肿造袋术后天可以作为决定“拔or牵”的临界时间。
测量指标:
A.牙尖深度
B.角度
C.牙根成熟度
D.囊肿大小
E.萌出空间
一例右下前磨牙区含牙囊肿经造袋术后,阻生牙的自行萌出过程如下:
A.术前
B.术后72天
C.术后天
case1:含牙囊肿继发感染,造袋术后阻生牙自行萌出
详情图解如下:
A.口内肿胀
B.C.曲面断层示,左下含牙囊肿,左下乳Ⅲ和乳Ⅳ,恒3和恒4受累。
D.拔除左下乳Ⅲ和乳Ⅳ后,行造袋术
A.囊肿萎缩变小,恒3开始萌出,恒4向近中倾斜。
B.恒3萌出方向正确,恒4变得直立
C.口内可见已经萌出的恒4
A.B.曲断示恒3和恒4已经萌出致正常位置
C.造袋术后一年
参见(AmJOrthodDentofacialOrthop;:-3)
case2:双侧下颌骨含牙囊肿
详情图解如下:
治疗前的口内像,可见上牙列左右各缺一颗前磨牙,下牙列左右各有一颗滞留乳磨牙
治疗前的曲面断层片,箭头所示上颌右侧一颗阻生牙,下颌三个含牙囊肿伴有三颗阻生牙
治疗计划如下:
拔除上颌水平阻生牙
拔除下颌右侧滞留的乳磨牙,囊肿行“开窗减压术”,术后行正畸牵引,将阻生的右下第二前磨牙牵引至牙列中。
拔除左下乳磨牙及左下智齿,左下6行牙半切除术后前移至5的位置,将左下5行自体牙移植,植入6的位置。
治疗过程如下:
1.可摘式平面导板纠正前牙深OB,纠正后牙锁合
2.右下5行正畸牵引,左下6“牙半切除术”后,利用“微植体”+“双轨道法”将其向近中移动。
3.开始固定矫治器治疗前的口内像及曲面断层片,可见右下5已经牵引致牙列,左下5移植入左下6的位置。
4.固定矫治器治疗后的口内像及曲面断层片,可见移植后的左下5已做根管治疗。
5.保持后的口内像,可见左下后牙区已做牙冠修复治疗。
参见(AmJOrthodDentofacialOrthop;:-41)
提示
1.照顾好乳牙:千万不要以为乳牙迟早要换就对它的健康与否置之不理。乳牙有龋坏要尽早治疗,防止其发展为根尖周炎,而对继承恒牙造成不良影响。
2.及早检查:该换牙时迟迟不换牙,乳牙掉了但恒牙没有萌出,或者是发现孩子面部两侧有些不对称,口腔内有肿胀,医院检查。
3.评估萌出能力:若已发展成较大的含牙囊肿,就要根据阻生牙的深度、倾斜度和牙根发育程度来评估其萌出潜力,考虑其是否可保留。倾斜角<80°,深度<9mm,根尖孔未闭合可以考虑行开窗减压后待其自行萌出。
4.观察天:若阻生牙的萌出状态不好确定,那么开窗减压术后再观察天,看阻生牙的移动程度,再决定阻生牙是“拔or牵”,若需正畸牵引,还早做好缺隙保持。
End
您问我答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