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根尖手术的适应证
本期我们继续请到刘宏胜老师为大家讲解根尖手术的适应证以及局限性的内容。根尖手术相较于非手术的再治疗,应用相对较少,国内开展根尖手术治疗的医生也并不多。想了解根尖手术的相关内容,我们推荐阅读年由宾大Kim教授发表在JOE杂志上的综述,以及他主编的根尖手术相关的参考书。
刘老师首先对第八期与孙老师的讨论进行了一些回顾。切口的问题,根尖手术常规应用三种切口:龈缘下切口、沟内切口以及保留龈乳头的沟内切口。一般根尖病变病理分为四型。包括根尖周脓肿,根尖周肉芽肿,袋状囊肿已经真性囊肿(游离囊肿)。前三种有可能在完善的根管治疗后愈合,但要根据临床情况再做仔细判断。
了解根尖手术的适应证之前,我们先要明确非手术再治疗的适应证、局限性与优缺点。这样我们才能全面了解根管再治疗时如何考虑手术与非手术选择。
根尖手术的适应证包括:非手术再治疗失败的病例、需要手术探查的牙根纵裂、严重钙化与弯曲的根管、严重的台阶或根尖1/3的侧穿、根尖1/3或超出根管的折断器械、根尖囊肿需搔刮根治的病例、以及难以控制的根管外感染。但根尖手术也有局限性:比如根纵裂的患牙无法治疗、根管系统内存在持续性感染的病例、髓底以及根管壁上段的破坏以及一些上下颌第二磨牙术野局限的病例。
那么什么时候选择非手术再治疗,什么时候选择根尖手术治疗呢?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有三个主要的方面需要考虑,包括患者的意见、剩余牙体组织是否能够修复、以及牙周病变的严重程度。其中每条都应该仔细考虑。刘老师在课程中按诊断的思路绘制了决策图,可供各位医生参考。但各位医生一定要明确,每颗患牙都有独特的地方,应该做个性化的治疗设计而不仅是按图索骥。
首先我们要咨询患者的意见。之后我们看患牙的剩余牙体组织是否可修复:如果不能修复,则考虑拔除。如果患牙剩余牙体组织有限,或有根管内有难以拆除的桩,但是牙冠相对完整,我们可以考虑直接行根尖手术,保护原有的冠部修复。如果剩余牙体组织能够重新修复,则要评估患牙修复体与前次根管治疗的质量,如果前次治疗质量较好,也可考虑根尖手术;如果前次治疗质量不佳,则尽可能考虑非手术再治疗;但如果根管内有严重的钙化、台阶以及难取出的器械折断,也可以考虑根尖手术。
接下来,刘老师分享了许多病例,每个病例都按照上述的思路制定了合适的治疗计划,思路清晰。希望大家能够回到视频学习刘老师的病例,了解各类病例制定治疗计划时的思路。
课程合作伙伴:极周教育在线平台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