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根管治疗联合外科引流治愈大面积囊性病变的14年随访病例
医院卢志山刘雪
根尖周病变存在以及病变的大小会影响到根管治疗的预后。因此,对于根尖周病变范围较大的病例,最初一般考虑手术治疗。然而,手术方法的应用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不适和术后的一些并发症。虽然对于如何处理较大范围的囊性病变尚没有共识,但是手术引流(所谓的减压)可能也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方法[BrJOralMaxillofacSurg;42:–50.JEndod;8:–82.]
牙髓病医生对减压可能会比较陌生。实际上,在年出版的译著《根管外科临床图谱》中,有过单独的一节介绍了“减压术”,感兴趣的牙髓病医生可以看看。JOE年3月报道的这一例病例是一个大范围囊性病变病例,通过非外科根管治疗同时进行外科引流进行治疗,并且随访14年。
一、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女性,49岁,原医生转诊患者,拟评估上颌前部的大范围病变。
患者既往病史对目前的诊断没有意义。
二、临床检查
1、硬腭中央的粘膜轻微肿胀
2、触诊没有触痛,能够感觉到波动,表明这一部位存在广泛的腭侧骨壁缺损,类似于充满水的气球样的触觉。
3、唇侧的前庭区触诊也没有疼痛感觉。
4、#8和#9牙齿曾在20年前因近中龋坏而进行烤瓷冠修复。
从那时候开始,患者除了偶尔有“奇怪”的感觉意外,没有其它明显的症状。
5、尽管#8和#9松动度稍有增加,但对于叩诊和触诊均不敏感。
6、牙髓电活力测试或热测试,#8、#9、#10均没有反应。
三、影像学检查
1、曲面断层显示:#6-#12根尖区广泛的透射阴影区(见图1a)
2、口内根尖片显示:病变似来源于#9(见图1B),在#8近中和根尖区可以看到相对较小、且独立存在的病变。
四、诊断
#8、#9、#10牙髓坏死、无症状的根尖周炎。
五、治疗计划
1、安排患者进行根管治疗
2、由于病变范围非常广泛,且怀疑存在囊性的液体,因此选择在根管治疗的同时,选择同期外科手术以便能立即缩小病变的大小。
3、由于病变比较少见,应尽快通过活检确认之前的诊断,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六、治疗经过
(一)18天后突然加重:
1、18天后,患者复诊,主诉“突然疼痛”和“上腭肿胀”。
检查可见牙齿和唇部前庭的粘膜没有变化,但是腭侧严重隆起,并且左侧鼻孔的粘膜肿胀(见图2A和B)。病变明显在进展,可能继发感染。
2、口服青霉素和对乙酰氨基酚3天,缓解急性症状,进行头颅部的CT拍摄。
CT结果证实炎性病变扩展到鼻腔,气道变形(见图1C)。
轴位CT显示唇部骨壁和腭侧骨壁严重破坏,贯穿病变区(见图1D)
(二)外科引流术
2天后,急性症状消失(见图2C),将患者转诊到颌面外科进行外科手术。
局部浸润麻醉后,在#9和#10牙根之间做一大约1厘米的水平切口。
由于骨壁比较薄弱,囊性液体存在,通过一个小的、低俗的、圆形钻针进行开孔,以便插入引流管,通过这一开孔收集部分囊性内衬进行组织学分析。
进入囊腔后,课件典型的淡蓝色液体从病变部分排出。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将引流导管插入囊腔深处(见图2D),缝合固定(见图2E)
1周后,患者没有疼痛,病理学分析证实:排出恶性肿瘤。虽然仍然有液体主动排出,但是当腭侧的粘膜受压时,仍能够观察到囊性液体。
(三)根管治疗术
1、没有局麻的情况下,#8、#9、#10橡皮障隔离,开髓;#9牙齿开髓后出现轻微的恶臭气味。
2、冠部预备、确定工作长度(图3A);H锉和5.25%次氯酸钠对根管进行初步成形和清理。干燥根管,然后暂封材料封闭开髓孔。根管内未放置药物。
3、一周后,更换引流管,患者引流管(见图2F),患者每日使用生理盐水通过引流管冲洗管腔。
为了便于检查整个病变范围,拍摄了一张咬合片(见图3B)
4、根管预备:
使用逐步后退技术,#8和#9牙齿预备到#55号,#10牙齿预备到#40号,使用5.25%次氯酸钠去除玷污层。
整个根管预备过程中,使用#15K锉保持根管通畅。
5、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
6、一周后,患者没有症状,进行永久性修复。(见图3C)
七、复查情况
(一)永久修复后一周复查(插入引流管后4周):
患者表示4天谴引流管支架无法插入,检查见粘膜上的开口已经愈合。
(二)每个6个月患者复查一次。
(三)2年后复查
两年后复查根尖片显示:#8和#10根尖周出现明显的愈合。(见图3D和图4A)
(四)根管治疗后9年7个月后复查:
患者在根管治疗后9年7个月时复查,在这期间,患者没有出现任何此牙齿的异常情况。但是#10已经制作烤瓷冠。
1、根尖片显示:#8、#9、#10根尖周完全愈合(见图4B),CBCT显示:根尖周完全愈合(见图4C)。但是,#8牙齿的根侧密度降低阴影扩大。
2、患者基于美学原因,希望更换#8和#9的烤瓷冠。
拆除烤瓷冠后,发现牙冠部的牙本质严重龋坏(见图4D)。
由于冠部渗漏,存在根管再次被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对这两颗牙齿进行了根管再治疗。
本次根管再治疗,在去除牙胶和机械、化学预备后,使用了环氧树脂封闭剂。(见图4E)
(五)最初根管治疗后14年后复查
根尖片显示:#8、#9、#10根尖周完全愈合(见图4F)。
虽然#8根侧方的低密度区没有完全消失,但明显减小。
(六)建议患者每隔一年进行一次常规检查。
八、关于我们在临床中的意义
1、牙髓病医生应该相信根管治疗技术,也要相信人体的自我愈合能力。
即使种植技术发展到今天非常成熟的情况下,那种拔了种(BLZ)的并不一定非常正确;在患者给予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去尝试保留一颗天然牙,是每一个牙髓病医生的责任。这种责任同时也要基于牙髓病医生不断去学习、认识和提高牙髓病治疗的技术水平。
2、对于大面积根尖病变的治疗,制定治疗方案的时候,应全面的考虑:
正如年出版的译著《根管外科临床图谱》“减压术”一节中所说的,“对较大的囊性病损的治疗方案,选择范围是从非手术的根管治疗到根尖手术直至拔除”,而非单一、肯定的方案。
3、对类似本病例的大面积囊性根尖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案,即使在《牙髓外科实用教程》(岳林教授主译)、《显微根管外科彩色图谱》(王捍国教授著)中,虽然有根尖周较大范围的病例,但也没有明显的类似的。因此,如果碰到较大范围的,对于我们来讲,应该与口腔颌面外科会诊一下再确定我们的根管治疗计划。
4、注意一点操作的细节问题:
正如在文中提到的临床意义所说的:广泛性的囊性病变可以保守治疗,作者报道了一例通过非手术治疗成功治疗的病例,治疗中使用高浓度的次氯酸钠,延长冲洗接触时间(在本文中,讲到至少30min。),同时进行外科引流。
5、虽然本文报道了一例大面积囊性病变的保守治疗,但不代表着所有的囊性病变都可以这样治疗。
就像文献中所说的:一些研究表明,如果不进行手术切除,根尖真正囊肿是不可能解决的,因为它们独立于根管系统。
6、最后一点,相信我们目前这些牙髓病医生中,年龄大一点的,有可能曾经看到过我们单位的前辈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治疗过的类似本文发表的大范围囊性病变,通过非手术治疗方法成功治愈的病例。因此,不灰心、相信根管治疗,注意保存病例。
根据JEndod.Mar;45(3):-翻译整理,仅供内部学习使用,翻译理解水平有限,不当之处(尤其是对原文的理解错误之处)恳请指正;如有侵权,请联系luzhishan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