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复旦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口腔综合
名词解释
名解
1.干槽症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干槽症
是指拔牙2–3天后有剧烈疼痛,并可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镇痛药物不能止痛,拔牙窝内可空虚,或有腐败的残留血凝块,如用棉球沾取内容物嗅之,有恶臭。目前多认为创伤和感染及拔牙窝大是其主要病因。因此,为了预防干槽症的发生,在拔牙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创伤,拔牙后应尽量缩小拔牙创口;拔牙前后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名解2.智齿冠周炎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智齿冠周炎
是指第三磨牙(又称智齿)牙冠周围的软组织炎症。常发生于18~25岁的青年,是常见口腔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牙冠周围软组织肿胀疼痛。如炎症影响咀嚼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如波及咽侧则出现吞咽疼痛,导致病人咀嚼、进食及吞咽困难。病情重者尚可有周身不适、头痛、体温上升、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名解
3.残髓炎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残髓炎
指发生在经牙髓治疗后的患牙,由于残留了少量的炎症根髓,或多根管中遗漏了有炎症的根管,而出现的牙髓炎症,称之为残髓炎。
名解
4.根尖囊肿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根尖囊肿
根尖囊肿是根尖组织受到慢性炎症刺激后由根尖肉芽肿或根尖脓肿发展而来。一般无自觉症状,患牙叩诊有不适感,囊肿小,一般不会引起颌面部畸形,如果囊肿长大,触之有乒乓球感,也会引起周围骨质吸收或引起颌面部畸形。X线照片显示根尖周有圆形或椭圆形透射区、周围有连续致密的阻射白线。
名解
5.牙周炎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牙周炎
是由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感染性疾病,导致牙齿支持组织的破坏,牙周袋的形成和炎症,进行性的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发病年龄以35岁以后较为多见。如龈炎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可由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而发展为牙周炎。
简答题
简答
1.无瘤原则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无瘤原则:
1.手术切除肿瘤应在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内进行,一般在肿瘤边界外0.5~1cm的正常组织处进行切除。
2.为防止肿瘤扩散,应对肿瘤整体切除,不宜分块挖除,切除采用电刀。
3.手术中尽量避免挤压肿瘤,减少播散。
4.避免切破肿瘤,污染手术野。
5.对肿瘤外露部分或破裂部分应以纱布覆盖、包裹,减少播散。
6.口腔面部恶性肿瘤表面有溃疡者,可采用电灼或化学药物处理,避免手术过程中污染种植。
7.术中应先结扎静脉后再结扎动脉,以减少癌细胞的血行转移。
8.先处理距离肿瘤较远的淋巴结,后处理距离肿瘤较近的淋巴结。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清扫的颈淋巴组织和原发灶应是连续的组织。
9.肿瘤切除后,缝合前应用大量低渗盐水或化学药物切底冲洗创面。
10.创口缝合时必须更换手套及器械,凡接触过肿瘤组织的手套、器械、纱布及无菌巾均需更换。
11.有时可于术中应用区域性动脉灌注化学药物以减少癌细胞播散和转移。
以上真题内容,为往届师兄师姐的回忆版,内容可能存在微小差异,仅供参考!
复旦口综考查科目:口外、口修、牙体牙髓、牙周、口解、口组。
考查形式:名解*5,选择*40,简答*5,问答*4
各科考查比重:口解(10%)、口组(10%)、口修(20%)、牙体牙髓(20%)、牙周(20%)、口外(20%)
(年考研以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