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从全国各地赶来,远离家乡,远离童年的孩子开始“走疗”,医院附近住下,医院和出租屋之间。这座城市灯光耀眼,高架桥车流不息,庞大,陌生,也藏着生的希望。
活路
撰文
张渺(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影像
车怡岑黄文礼(腾讯新闻)
编辑
从玉华
来北京之前,母亲带着腾腾,县医院,市医院,省医院,一家一家跑。有的医生怀疑孩子碰伤了,有的认为是发炎了,“打打消炎针就好”。但腾腾腋下的肿块越来越大,一大块分散成了几小块,最大的肿得像鸡蛋。家人决定,去北京。
老家在辽宁盘锦的铭铭,跟父母坐着火车,晃晃荡荡来到了北京。下车时已经是深夜11点,医院附近的地下室,房租是每天元。
去年7月,北京天气最糟糕的那几天,狄德豪和妻子带着女儿芊芊,拖着大皮箱,从老家赶来求医。去医院时正赶上暴雨,很久打不到车。北京24小时的降水量,已经和他老家一年的降水量差不多了。旅店老板劝他们别出门,狄德豪说没办法,医院外马路牙子上才排到的,就约在了下午3点,天上下刀子,也得去。医院,直到一位专家告诉他:“如果是我的孩子得了这个病,医院。”
◇孩子们在新阳光儿童病房的教室里做手工。
全球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平均每年上升2.8%,在中国,平均每年新增三四万名儿童肿瘤患者。医院求医的新发血液病患儿超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