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底穿通常见于牙周病患牙未及时处理导致窦底骨吸收,发生穿通现象。另外常见于牙根突入上颌窦底病例,拔除患牙后,出现窦底骨不连续,导致的穿通现象。这类患者在后期窦提升过程中会导致手术难度系数增加,我们今天通过一个病例来讨论如何妥善的进行穿通窦底的提升。
本患者男性,48岁时前来就诊(就诊日期年9月)。每日抽烟2包,重度牙周炎,14,15,16,自行松动脱落。愈合后4个月就诊。
口内检查可见软组织愈合不良,明显凹陷。
CBCT检查可见窦底皮质骨不连续,上颌窦粘膜增厚明显,有囊性物隆起,患者自诉无症状。
术前评估需要分阶段进行上颌窦处理,先进行囊肿摘除,后窦粘膜提升,同期植入骨移植材料,等待8个月后再进行种植体植入。
手术过程:
1,嵴顶加近中垂直切口,嵴顶切口使用15号刀片小心按软组织厚度切入,避免穿透窦粘膜导致人为穿孔。
2,嵴顶部分需要使用刀片锐性分离至颊侧和腭侧转折处,再进行全厚层翻瓣。
3,暴露嵴顶部分和颊侧窦前壁部分,按照提升需求,尽量靠近近中位置开窗,进行上颌窦粘膜提升。
4,使用揭盖法取出骨盖,提升窦粘膜,在窦底部分需要使用锐性分离辅助大直径金刚石球钻进行分离骨粘连部分。
5,充分抬升窦粘膜,嵴顶去使用求钻去除软组织。上颌窦粘膜抬升到所需高度后,使用20ML注射器抽吸上颌窦囊肿的囊液。
6,提升窦粘膜的底部覆盖bio-gide可吸收胶原膜25*25mm。植入大颗粒bio-oss骨粉1.5g,直至骨粉平齐嵴顶,嵴顶部分放置小颗粒骨粉0.25g.
7,嵴顶部分覆盖低吸收率胶原膜,侧壁开窗部分骨盖原位复位,部分bio-gide膜反折覆盖骨片。
8,软组织复位后关闭创口,尤其嵴顶植骨部分需要关闭严密。
术后维护:
1,常规抗生素术后3-5天(头孢+奥硝唑)
2,舍雷酞霉缓释片
3,滴鼻液(诺通,盐酸萘甲唑林)
4,桃金娘肠溶胶囊(吉诺通,桉柠蒎)
术后CBCT显示窦提升幅度大于10mm,基本满足提升要求,上颌窦无明显液平面,囊肿体积减小。
术后八个月,上颌窦无不适,CBCT检查可见骨移植材料稳定,上颌窦粘膜明显变薄,囊肿体积缩小。进行第二次种植体植入手术,备洞过程中,明显有骨阻力,植体植入扭力良好,患者有大于10支抽烟史,选择埋入式愈合。预后4个月后进行愈合基台的安装。
术后完成3年随访,植体稳定,功能良好,咀嚼无不适,颈部边缘骨稳定。
本病例操作有很多详尽细节,因篇幅有限没有做具体阐述,在分离窦底粘膜和囊肿摘除过程中尤其要求小心谨慎。
如果对上颌窦治疗细节感兴趣,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