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我妈妈看下牙齿吧,她已经好几天吃不下东西了。”年8月的一个下午,即将下班的李其玉听到诊室门口有个女孩带着哭腔说道,只见她身后跟着一位50岁左右左面部显著肿胀的妇女,神情紧张。原来,家住大沥的刘女士烂牙疼痛半个月,由于她对看牙有极度的恐惧,加上家里有病号需要照顾,病情就足足拖了半个月。经检查,刘女士由于烂牙导致左侧面部多个间隙感染,脓肿形成,病情较为严重,甚至导致颅脑感染可能,需住院手术切开排脓引流。考虑到刘女士家里的特殊情况,在完成相关辅助检查后,李其玉确定在门诊进行切开手术。为了减轻刘女士的恐惧情绪,李其玉一边进行术前准备,一边进行轻声的安抚和鼓励,使刘女士彻底抛开顾虑。手术极为顺利,一次切开引流出大量脓液,同时放置了引流条,就这样,李其玉坚持每天上下午为刘女士清创换药,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刘女士终于获得了痊愈。“谢谢李医生!”,刘女士由衷地连连道谢,并亲医院办公室。
“每一次他都十分用心地操作,他对病人一丝不苟的责任心深深地留在我脑海里。在治疗过程中,满载着李医生对病人付出无尽心血和关爱,是他用无限的耐心,细心把我的牙齿治愈,用无尽的鼓励把我治疗过程中的恐惧驱走……”正如刘女士感谢信中说所描述,行医20载,李其玉总是心系患者,全心全意地治愈每一位患者。
2在工作中,收获甜蜜“一个医生的甜蜜来自于治愈病人的快乐,当看到因牙痛而面孔扭曲的病人经过我的治疗又舒展笑容时、看到因门牙丧失而不敢说话的小姑娘又露出千娇百媚的微笑时,我所有的腰酸背痛、辛苦付出都值了。”李其玉发自内心地说道。
在李其玉看来,心灵的抚慰和支撑原本就是医生这个职业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而非仅仅是五年六年学到的医术本身。只有把口腔功能、美容上的缺陷弥补和心理上的安慰加在一起,才构成“医者仁心、治病救人”这八个字的真正含义。
3一个好牙医,不能只满足于做“镶牙匠”在旧社会和经济落后的时代,人们把牙医称为“镶牙匠”,这是社会对牙医的片面认识,李其玉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口腔科医生,他不满足于只做一个“工匠”,20年的医学生涯告诉他,哪怕是镶牙、补牙其实也有很多技术含量,需要不断学习。行医多年,他从未中断学习和培训,为了更新知识和掌握先进技术,医院颌面外科和广州医院种植修复科进行系统的进修学习,把新知识、新经验、新方法总结出来,及时应用于临床,积极开展种植牙项目和开设颌面外科病房,使患者受惠。
多年的辛勤耕耘,使李其玉茁壮成长。他是佛山市颌面外科专委会委员,对于各种口腔疾病他有自己的拿手本领,如牙体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及牙槽外科疾病;牙缺失的修复,包括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及种植修复;熟练开展口腔颌面外科疾病如口腔颌面部的复杂外伤、颌骨骨折内固定、唇腭裂畸形的修复、颞下颌关节疾病、口腔颌面的常见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行医路漫漫,李其玉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口腔一线,继续为广大群众的口腔健康服务!
文/苏荃芬编辑/黄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