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晚期牙囊肿
预防牙囊肿
急性牙囊肿
慢性牙囊肿
牙囊肿治疗
牙囊肿防治

面部牙源性皮瘘10例误诊分析

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bdfyy/

作者:郑秀芬1,黄桃源2,何仁亮2,陈阳霞2,许教雄3,陈翔4

作者单位:1.医院皮肤科,广东顺德;2.南医院皮肤外科与皮肤肿瘤科,广东广州;3.医院皮肤科,广东中山;4.医院口腔科,广东广州

郑秀芬,黄桃源,何仁亮,等.面部牙源性皮瘘10例误诊分析[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6(3):-.

皮瘘;牙源性;误诊

面部牙源性皮瘘是口腔科较为常见的疾病,是牙齿慢性根尖周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影响面部美观。由于建立了炎症的引流通道,所以患者没有明显的牙痛等症状,且常表现为面部皮肤反复感染性结节而在皮肤科就诊,易引起误诊、误治。本文对10例在皮肤科分别误诊为浆细胞性皮炎、化脓性肉芽肿、表皮囊肿、皮肤结核等的面部牙源性皮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皮肤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从而降低误诊误治率。

临床表现

10例病例中,7例表现为结节样皮损,结节大小约0.2~0.8cm,质地较韧,活动度差、固定,其中4例结节表面可挤出稀薄血性分泌物,并伴随压痛,周边均未触及可疑条索状瘘道。其中1例患者术前下颌可见化脓性肉芽肿样皮损(图1A),误诊术中可见窦道(图1B),连接至牙根部,术后CT示41根尖洞穿型缺损(图1C);另有1例为8岁儿童,表现为淡黄色结节,表面光滑,未见分泌物挤出,类似黄色肉芽肿表现。10例中另有2例表现为单侧面部红肿伴疼痛,类似丹毒表现,其中1例患者红斑基础上表面糜烂,间断性破溃溢脓,皮肤病理提示浆细胞性皮炎,X线检查示右上3残冠,髓腔内可见少量充填物,根尖有一直径约1cm阴影(图2A、2B)。最后1例患者表现为下颌类圆形皮肤开口,周边皮肤无明显红肿,挤压有粉状物质排出。

误诊情况

10例面部牙源性皮瘘患者,误诊为浆细胞性皮炎1例,在皮肤科经组织病理检查,并行细菌、真菌培养,多次住院治疗,每次治疗2~3个月后复发;误诊为化脓性肉芽肿4例,在皮肤科分别行手术切除、激光切除,治疗2~3个月后复发;误诊为黄色肉芽肿1例,行手术切除,3个月后复发;误诊为表皮囊肿2例,在皮肤科手术切除后分别于术后50天、90天复发;误诊为皮肤结核1例,口服抗结核药物3个月,瘘口出现结痂假性愈合,但挤压仍有少许脓性分泌物;误诊为复发性丹毒1例,反复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

最终诊断及治疗方法

10例患者经详细追问病史和系统检查后,考虑可能为牙源性皮瘘感染所致。于口腔科行X线或CT检查后诊断为:10例均存在相对应牙位的慢性根尖周炎且存在根尖牙槽骨的破坏。在炎症急性期过后,3例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残根、残冠,术后彻底搔刮牙槽窝,清除肉芽组织,同时搔刮瘘道,1个月后瘘口愈合。患牙有保留价值的7例慢性根尖周炎者,接受彻底的根管治疗术后,症状消失,1~3个月后瘘口愈合。10例患者经彻底治疗病灶牙后,面部瘘口均愈合,随访半年至两年均无复发。

结论

对于面部反复出现的感染性结节,皮肤科医生应仔细询问病史、行皮肤和口腔检查及X线检查等,有效排除面部牙源性皮瘘。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anzhong.com/ynzzl/46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