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白癜风病看的好 http://m.39.net/pf/a_4977038.html遗传分析发现基因型不能完全解释家庭成员表型时怎么办(上)Case65岁女孩,临床表现为小头畸形、矮小、全面发育迟缓、先天性巨黑色素细胞痣、短脖,在常染色体显性基因KDM3B发现一个罕见的杂合错义突变,OMIM描述该基因可导致Diets–Jongmans综合征,游侠的IP已被OMIM网站识别为爬虫,还好之前整理了相关表型数据库,这个基因导致的表型主要有:面部畸形明显,轻度至中度损害智力障碍,根据ACMG指南分为可能致病(PM2,PP3,PP5,PS2)(游侠心想PP5不是已经不能用了嘛)。母亲也携带该位点,仔细检查母亲医疗记录发现矮小、长耳朵、上睑裂,鼻尖宽,所以认为母亲也是患者。Case78岁男孩,临床表现为并指,曲指畸形,尿道下裂,乳头发育不良,在常染色体显性基因LRP6发现一个罕见的碱基重复导致移码突变,OMIM描述该基因可导致选择性牙齿发育不全,游侠心想这表型看着相差有点大啊,根据ACMG指南分为可能致病(PVS1,PM2),母亲也携带该位点,母亲未被标记为患者,但检查后发现母亲牙齿畸形、手部浅皱纹,无侧切牙,耳朵小,所以认为母亲也是患者。Case岁男生,临床表型为视网膜色素变性,在常染色体显性基因PRPF31发现一个罕见的剪切位点突变,OMIM描述该基因可导致11型视网膜色素变性,根据ACMG指南分为可能致病(PVS1,PM2),患病的姐姐也携带该突变,母亲也携带该突变,母亲未被标记为患者,但检查后发现母亲仍然正常,有文献报导这个基因有外显不全的案例。Case96岁女孩,临床表型为痉挛、小手、小脚、发育迟缓,在常染色体显性/隐性基因ADAR发现一个罕见的错义突变,OMIM描述该基因可导致6型Aicardi–Goutieres综合征,查询数据库该基因突变导致的表型有小头畸形(部分患者)、眼球震颤(部分患者)、发育迟缓、严重、发育衰退(部分患者)、震颤、僵硬、肌张力障碍、语言障碍、行走能力丧失、双侧纹状体坏死、尾状核和壳核信号改变、颅内钙化(部分患者),白质营养不良(部分患者)、溶血性贫血(部分患者),根据ACMG指南分为可能致病(PS4,PM2,PP3),母亲也携带该位点,仔细检测母亲无异常,有文献报导该基因存在外显不全。Case岁女孩,临床表现为严重全面性发育迟缓、小头畸形、小脸、小额头、巨眼,下颚后缩、小脚,在性染色体连锁显性/隐性基因DDX3X发现一个罕见的剪切突变,母亲为34%的嵌合突变,OMIM描述该基因可导致智力低下,根据ACMG指南分为可能致病(PVS1,PM2),母亲检测正常可能是因为嵌合导致(游侠通读了全文未发现原文描述是怎么验证这个嵌合比例的,如果只是通过WES,根据游侠的经验这个比例不一定是嵌合有可能就是杂合)。Case岁男孩,临床表现为全面发育迟缓、低肌张力、关节松弛,在常染色体显性基因TANC2发现一个罕见的错义突变,父亲为28%的嵌合,根据ACMG指南分为可能致病(PS2,PM2,PP3),父亲检测正常可能是因为嵌合导致。第二种情况是:父母与孩子患不同的疾病但表型有重叠Case岁女孩,临床表型为大头畸形、矮小、额头突出、骨骼异常,在常染色体显性基因TAOK1发现一个罕见的新发剪切位点突变,根据ACMG指南分为致病(PS2,PM2,PVS1),先证者枕额围偏大(+3.8SD),另外发现在ACAN基因上有一个碱基重复导致移码突变,母亲也携带,OMIM描述该基因可导致矮小、骨龄增加与有或没有早发性骨关节炎,母亲也携带该变异,母亲矮小、头围大。Case岁男孩,临床表型为矮小、小头畸形、未能存活、骨骼发育不良,在IGF1R基因上起始密码子有新发突变,同时父亲也患病,父亲在隐性遗传基因MMP13上存在一个纯合的错义突变,该基因突变可导致Spahr型干骺端发育不良,根据ACMG指南分为可能致病(PS4,PM2,PP3),父亲身材矮小,没有小头畸形。第三种情况:孩子和父母有相同表型但只在孩子身上检测到突变Case14第一胎:NT增厚、囊性水瘤,下肢骨形态异常,肱骨异常;二胎:NT增厚、下肢短小。头胎在显性基因SOX9上发现一个新发的错义突变,根据ACMG指南分为可能致病(PM1,PM2,PP3,PS2),二胎没有携带这个突变,超声随访发现二胎异常消失,所以认为二胎是正常的。Case岁女孩,临床表型为肾囊肿,在常染色体显性基因PKD1上发现一个罕见的2个碱基缺失导致移码突变,该基因突变导致多囊肾,根据ACMG指南分为致病(PVS1,PM2,PS4)(游侠怀疑PS4被滥用了,有空了详细查查这个位点),刚开始认为母亲也是患者,但是仔细检查后发现母亲只有单侧有少数肾囊肿,所以母亲不携带这个致病位点可以解释。游侠认为这个认定标准有点不严谨啊!第四种情况:Case岁男孩,临床表型为轻度的发育迟缓、小头畸形、生长激素缺乏、近视、内眦赘,在PAH基因上发现一个杂合子,而母亲确是纯合,根据ACMG指南分为致病((PS4,PM2,PM1,PP3,PP2),根据送检单上孩子是患者而母亲没有患病,这与基因型不符合,重新联系送检医生后发现母亲是患者而孩子不是患者,有可能是标记错误。游侠总结一下说实话对这篇文章中的案例有点失望,有些案例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关联有些牵强,排除患者的标准也不严谨,ACMG致病性应用不规范,批判性吸收吧!不过这篇文章给我们的提示非常重要,送检单上父母正常不一定就真的是正常,除了分析符合遗传模式的基因位点,还应该以单人来单独分析,发现可疑问题及时与送检医生沟通。基因游侠
让更多人了解基因干货!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anzhong.com/ynzzl/6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