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万人次,增幅46.1%
这是去年三峡机场吞吐量
爆发式的增长
引起研究机构的注意
日前,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认为
三峡机场所在的宜昌市
有望成为我国区域型副中心城市
该研究院报告认为
机场运力代表航空市场活跃度
显示了本地区发展潜力
年,三峡机场首航,当时宜昌城区人口不足80万;年,三峡机场首次突破万人次,宜昌城区人口升至万;年,三峡机场吞吐量突破.38万人次,宜昌城区人口接近万。机场运力活跃度
反映出一个地区经济的活跃度
三峡机场运力和宜昌GDP增长迅猛
在新的城市竞争中
有望成为领跑者
人无方向不明
对一个城市而言
如何定位
也直接关系到发展方向
国家层面,宜昌扮演什么角色?
此前,宜昌有两个定位一直很明确,一是世界水电旅游名城,这是全球性视野中的宜昌特色;二是省域副中心城市,这是在全省层面对宜昌的要求。
在国家层面,宜昌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年的12月20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在这个规划里,明确提出要支持宜昌做大做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而在省内,这是唯一。
《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宜昌继续做大做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和服务链,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节点。
在中部地区的版图上,和宜昌一样明确定位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同类城市还有河南洛阳、安徽芜湖、江西赣州和湖南岳阳。《规划》中共7次“点名”宜昌,不少重大战略也与宜昌密切相关。
经济辐射能力有望影响毗邻的重庆
从最早开埠被辟为通商口岸,到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的依次修建,开放发展既带来了厚重的工业文明,也实现了宜昌从峡江小城到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阔步腾飞。
“宜昌有条件打造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早在年9月,时任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的肖金成就明确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他说,宜昌地处武汉都市圈和成渝经济圈之间,这两个城市圈规模很大,在辐射半径内,各种发展要素会向中心城市集中。在这两个城市圈附近,很难再崛起中心城市。
与此同时,这两个城市圈有一定距离,超过辐射半径,就会形成断裂带,这也为崛起新的区域中心创造了条件。
据分析,随着宜昌部分片区被划入湖北自贸区范畴,未来本地区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先进制造等产业将进一步发展,宜昌的经济辐射能力,不仅能推动湖北省均衡发展,亦有望影响到毗邻的重庆市部分区域。
宜昌作为湖北省有重要代表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其区域发展引擎和排头兵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有利于宜昌跨省、跨市联动整合资源,打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新定位给宜昌带来的影响已经显现
被国家列为大力支持的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宜昌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和“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大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是落实相关战略的具体部署。
强化宜昌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有助于推进上述两大国家级战略的实施,探索生态合作与环境保护的“宜昌经验”。对于推进宜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而言,也是重大利好。这将有利于宜昌早日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事实上,新定位给宜昌带来的影响已经显现。
在国家新一轮铁路规划中,呼南通道和沿江通道将在宜昌交汇。三峡机场已成为鄂西、渝东最大的国际门户机场。宜昌航空口岸和水运口岸分别作为扩大和新开口岸项目已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宜昌,将吸引人口就近就业、集中发展,人口的迁移能够缓解三峡库区及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压力,这对于三峡地区的生态保护有重要意义。
当下,宜昌正积极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部崛起和省委省政府“一主两副多级”等重大发展战略,强化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的产业承接。
无疑,未来宜昌将会在各项政策方面获得国家更大的支持。
路,就在万宜昌人民的脚下。
-欢迎青们下方留言点赞转发-
-来源:湖北日报,如侵删-
青春宜昌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历史上的今天
?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年1月26日,定立国际海关日。
?年1月26日,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将“中星—22号”卫星发射升空。
据说有眼光的好青年都在看这里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定另有安排?又到腊八,所有出发,都是为了回家!?为什么我办了健身卡却从来不去健身房??冬吃萝卜,记住搭配这些食物,功效惊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