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小伙去喜宴帮厨,送乞丐烧鹅吃,乞丐说假装喝醉快逃走
在登州县辖下的平阳庄大集,有一个名叫张安的厨子,他的独特之处在于只擅长制作白菜炖豆腐。明朝时期,这个庄子里的大集成了他展示厨艺的舞台,然而,张安的名字和他的厨艺一样平凡,没有太多引人注目的地方。
张安的童年并不寻常,他是一个孤儿,夏天的一天被路过的张大牙从河中救起。张大牙年近五十,因为家境贫困一直单身,无法娶妻。于是,他收养了这个孤儿,给他取名为张安,寄望他能平安长大。
张大牙年老牙口不好,只能吃软的食物,于是最喜欢的菜就是白菜炖豆腐,因为豆腐软糯,白菜烂烂的,正好合口。张安从五六岁开始学做饭,身高不够,就得站在小板凳上。其他孩子在玩泥巴,他却跟着张大牙学着下地劳作。
张家后院养了一头年迈的老黄牛,由于牛已无法耕地,所有的重活都得靠人力。张大牙为了生计,自己扛起了牛的担子,张安也效仿学得勤快。然而,没过多久,张大牙病故,留下了一间茅屋和二亩良田。张安还是个年幼的孩子,难以守住这一切。
亲戚们找了各种理由,将张大牙的遗产借走,要不是张大牙在茅屋咽气,使得亲戚嫌晦气没人要,茅屋恐怕也会被拿走。
为了糊口,张安只好去给地主家放牛,省吃俭用攒下点钱。几年后,地主搬家,张安失去了谋生之地,只得去大集上支起铁锅,开始卖自己擅长的白菜炖豆腐。
大集每逢双日,村民纷纷前来赶集。张安利用攒下的钱,在一个空地搭起了摊子,专卖白菜炖豆腐。这一举动引来了不少往来商贩,因为这道菜管饱,深受大家喜爱。
久而久之,张安的白菜炖豆腐在庄子上威名渐起。几年后,他手头宽裕了些,盖了个瓦房,也购置了几亩地。开始着手寻找合适的良家女子结婚。
最终,张安迎娶了东庄的一位姓许的女子。然而,好景不常,许氏染病卧床不起,很快就离世了。门窗上原本喜庆的大红字突然变成了素白。
这一天是大集,傍晚时分,其他摊贩陆续收拾着回家,唯独张安坐在摊前,似乎没有离开的打算。
从许氏病故之后,张安的生活一直阴霾,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致。家里也变得一团糟糕。在他看来,屋子太过整洁只会更加勾起对妻子许氏生前时光的思念。
他眼巴巴地看着四周的情侣们回家,心情变得更加凄苦。就在这时,一道黑影挡住了他的视线。他抬头一看,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手捧碗站在他面前。
老人满脸皱纹,白发苍苍。他笑容中露出了一颗缺失的门牙,说道:“年轻人,你可否行行好给我一口剩汤喝。”
张安愣了一下,随后才明白眼前的老人是一位乞丐。没等他开口,旁边突然涌来三四个穿青衣的大汉。
这些大汉个个面目凶狠,看到老乞丐就开始推搡。老乞丐一个没站稳,狼狈地摔倒在地。张安想要上前搀扶老乞丐,却被隔壁卖瓜的摊主拦住。
摊主名叫郑贵,与张安是好友。他说:“你别多管闲事,要是被王老爷看到就不妙了。”
王老爷是这片地的主人,平时神秘莫测,很少有人见过他的真容。为了维持大集的秩序,他雇佣了四个地痞无赖作为打手,实际上是为了替他收取摊位的租金。
王老爷最痛恨乞丐,认为他们给人带来厄运,因此只要在大集上看到乞丐,就会让手下把他们赶走。
平阳庄大集很少有乞丐前来,所以张安刚才才感到惊讶。此时,为首的大汉不顾老乞丐的哀求,一边用脚踩在老乞丐的脸上,一边与同伴嘲笑老乞丐的软弱。
大汉甚至建议把老乞丐的衣服扒光。张安听到这番话,怒火中烧。他一直以来都有正义感,看到不公正的事情总是会挺身而出。现在,几个流氓欺负一个老人,他怎么能忍受得了?
于是,张安顾不得旁人的阻拦,大声喝道:“你们有没有点良心?三四个人欺负一个老人,真是丧尽天良!”
为首的大汉叫王大牛,与王老爷有亲戚关系,经常在大集上欺负路过的女子。张安曾几次见不惯出手阻止,因此两人早已互相不喜欢。
果然,王大牛看到张安又插手进来,怒火中烧。他一边卷起袖子,一边威胁:“我劝你不要多管闲事,否则你会后悔的!”
张安指着欺负老乞丐的大汉说:“你们也有父母,如果他们被人欺负,你们会作何感想?”
这番话让周围的村民纷纷鼓掌称好,有人在人群中喊着让青衣大汉们道歉。除了王大牛气势汹汹外,其他人都低着头,不再嚣张。
王大牛感到被张安羞辱,积怨已久的怒气在这一刻爆发。他大喝一声,挥拳向张安袭来。然而,张安身手矫健,轻松躲过黑拳。张安一直秉持着不惹事生非的原则,但王大牛先动手,他也毫不留情地用脚将王大牛踹得远远的。
王大牛第二次冲上来,这次学聪明了,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张安眼疾手快,一抬脚将王大牛的手踩在脚下。他学着王大牛刚才对待老人的样子,在地上磨蹭。十指相连,王大牛的脸上被摩擦得痛不欲生,他哀求着:“求求你别再打了,我错了。”
张安冷声道:“知错就改,先向老人家道歉!”
王大牛无奈地向老乞丐道歉,张安这才放开脚。其他青衣大汉急忙将王大牛扶起来,心有余悸。他们没想到平时最老实的张安竟然这么厉害。
王大牛刚才是为了摆脱困境才求饶,此刻他起身后恼羞成怒,威胁道:“你们等着瞧,我王大牛不会善罢甘休的!”
说罢,带着同伴灰头土脸地离开了。周围的百姓早已看不惯他们,见他们受挫更是欢呼雀跃。
在打斗的时候,老乞丐一直躲在灶台后。王大牛离去后,他赶紧出来向张安道谢:“年轻人,你真是好心人,是你救了老夫。”
说着,他欲跪地,被张安搀扶起来。张安谦虚地说:“路见不平,出手相助而已。”
“对了,老夫受了这么大的惊吓,一定饿坏了。我这就给你煮一碗热乎乎的白菜炖豆腐。”
老乞丐感激地再三道谢,找了个地方坐下。期间,张安询问老乞丐的来历和目的地。
老乞丐叹了口气,说:“你就叫我李老伯吧。我家中发生了些变故,我正前往女儿那里投奔。”
张安知道老乞丐故意掩饰家中的事情,但也不过问太多。很快,一碗热腾腾的白菜炖豆腐端上来,李老伯吹着热气开始品尝。他皱了皱眉头,说:“可惜了,这豆腐火候差了点。”
摊主郑贵听到老乞丐的评论气笑道:“真是不懂得感恩,张安帮了你,你却在这里挑剔。如果想吃好的,去县城的大酒楼才有。”
张安微笑劝解好友,老乞丐也感觉有些尴尬,不再多言,继续享用碗中的豆腐。
这时候街上已经没什么行人了,李老伯再一次向张安道谢然后转身离开。刚才张安邀请李老伯回家住一夜,明天再继续旅途,没想到李老伯却说自己要去找女儿。
很快张安打跑张大牛的事情在庄子上传开了,有好心人提醒张安这几天最好不要在摊位上出现,免得被王老爷迁怒。
然而,张安却毫不畏惧,他相信公道会得到认同,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因此,他照常在大集上卖菜。
奇怪的是,连续两天张安都平安无事。然而,大集上传出了另一桩大事,说是村东的一户姓李的女儿,在半夜被四个不明身份的大汉掳走。
县衙已经派人去调查,但至今没有消息。正当众人讨论此事时,王家的管事突然找到了张安,表示王家少爷娶媳妇,想请张安去帮忙厨房。
这位管事看起来约四十岁左右,面上没有胡须,或许是长期在深宅大院待久了皮肤显得很白皙。他的声音尖细刺耳,让张安总觉得后颈发凉。
管事说:“没关系,王老爷点名要你来。”他告诉张安,王老爷见到张大牛鼻青脸肿很生气,但听说是张大牛先动手,认为自己理亏,所以想趁此婚宴向张安道歉。
婚宴很简单,只摆了两桌。想吃一些家常小吃,因为平时山珍海味吃多了。白菜炖豆腐正好可以下饭,所以特意请了张安来。王管事表示,这是个机会化解误会。
张安心里嘀咕:“王老爷有钱有势,此时提出愿意和解,若我不去就会让误会变大,以后在大集上做生意就难了。”
于是,思来想去,张安答应前去王家帮忙厨房。婚宴定在一天后,宴席时间有些特别,定在子时以后。王管事解释说是新娘子是外乡人,所以接亲有些远,要到子时才能到达。
到了办宴席的日子,张安背上厨具前往王家。王家位于庄子西侧,靠近大河,背靠青山,风景秀丽。
张安提前到了王家,但门口却无人招待。他进入后,迎面撞上往外走的人,差点撞在一起。
那人也被吓了一跳,两人停下脚步。张安认出是王大牛。
王大牛看到张安,结巴地说:“你,来了啊。”
两人素来不合,前几天还打了一架,但此刻王大牛却没有往日的嚣张模样,反而显得慌张。
突然,一个尖细的声音响起,王管事出现在门口。他瞥了一眼王大牛说:“你还站着做什么?还不快离开!”
王大牛听后如释重负,点头哈腰离开。
在王管事的引领下,张安来到后厨。进门后,他愣住了,厨房里冷冷清清一个人也没有,食材事先被整理得井井有条。
“王管事,不是说让我来帮忙厨房吗?为何这里一个厨子都没有?”张安疑惑地问。
王管事解释说原本王老爷要摆三桌宴席,但有些客人无法赴宴。一个厨子足够做完两桌菜,所以留下张安,其他厨子不需要再来了。
张安听后感到受宠若惊,没想到王老爷对他如此器重。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丝担忧,他说:“我的厨艺很差,还是找个专业的厨子吧,免得到时候影响了王老爷的面子。”
王管事不悦地说:“这都什么时辰了?现在换厨子根本来不及了,而且王老爷就是想吃些家常菜,你就像在家里做饭一样就行。”
事到如今,张安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最后,王管事按照惯例给前来帮厨的张安送了一盘香喷喷的烧鹅,让他大呼过瘾。然而,眼看子时即将到来,张安只能强忍住食欲,开始忙碌着做菜。
张安虽然只会做一道菜,但熟能生巧,他的刀工精湛。这在切割豆腐这道菜上尤为体现,大厨若看见必定会赞叹“刀工出神入化”。
就在这时,一个突兀的人站在厨房门口,喊道:“小伙子,能把烧鹅给我吗?”
张安被身后的声音吓了一跳,回头看见老乞丐李老伯站在门口,感到惊讶,“老人家,你怎么来了?”
李老伯揪着胡子笑道:“我肚子饿,闻到香味就来了。”
张安急忙拉着他进了厨房,四处张望,生怕被人看见老乞丐。王老爷是出了名讨厌乞丐的,如果被他发现就糟糕了。
张安紧皱着说:“老人家,你这样不请自来被王老爷发现就麻烦了,趁没人发现你还是赶紧走吧。”
李老伯却没搭理张安,只是一直盯着桌上的烧鹅。突然,他的肚子传来咕咕的叫声,他哭着脸说:“我已经好几顿没吃饭了。”
张安这才发现李老伯脸色更加苍白,比前一天见到他时更加憔悴。他走到桌前,拿起烧鹅递给李老伯,“老人家,你暂时躲在厨房里吃烧鹅,等开宴时再离开,免得被人发现。”
李老伯见张安如此周到,高兴地说:“你有没有去院子里看过?”
张安摇了摇头,因为他一直忙着做饭,根本没时间离开厨房。李老伯二话不说,一手提着烧鹅,一手拉着张安朝院子走去。
张安只觉得有一股力量在引导着他,身体不由自主地跟着李老伯走。他们很快就到了院子的连廊,站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院子。
此刻,院子中已摆好两张圆桌,显然是为宾客用餐准备的。突然,左侧的房间门打开,王大牛走了出来,身后跟着四个穿青衣的大汉,低着头捧着食盒,来到圆桌旁。
他们从食盒里取出香烛和纸,逐一放在桌位上。接着,王大牛将五牲摆放在桌子上。
这一幕让张安看得心惊胆战,汗流浃背。颤抖地说:“王家今夜办冥婚?”
李老伯吃着烧鹅含糊地说:“看来你终于明白了!”
张安懊恼地说:“可恶,如果被村民知道我替冥婚帮忙厨房,以后谁还敢来吃我做的饭!王老爷这是要毁了我的生计,怎么办啊!”
李老伯回头看了一眼张安,神秘地说:“宴席马上要开始了,你赶紧回厨房假装喝醉酒逃走。”
“酒?厨房没有酒啊。”,张安疑惑地说道。
李老伯像变戏法一样从怀里拿出一个酒壶,打开盖子,香气扑鼻而来。张安大喜过望,接过酒壶,两人趁着没人注意回到厨房。
张安很少喝酒,嘬了一口,顿时感觉喉咙辣味激烈,打了一个酒嗝,四周弥漫着浓厚的酒香。
这时,门外传来窸窸窣窣的脚步声。李老伯赶紧躲到柴堆后面,张安则趴在地上假装酒醉。
片刻之后,王管事背着手走了进来,身后跟着王大牛。两人见到张安躺在地上,王大牛上前查看,发现地上有酒瓶,张安身上散发着酒味。
他回禀道:“老爷,张安喝醉了。”
躺在地上的张安悄悄睁开一丝眼帘,发现来帮厨的王管事就是深居简出的王老爷。
王老爷皱眉说:“这个张安竟然是个酒鬼?你赶紧让人把他抬出去。”,转头对王大牛说:“你去把夫人叫来,让她抄几个菜,别耽搁少爷的吉时。”
说完,他厌恶地看了一眼地上的张安,和王大牛离开了厨房。
张安在地上躺了一会儿,确认王老爷已经离开,这才起身。他叫了几声李老伯,但没有人应声。
走到柴堆一侧,发现空无一人。张安惊愕不已,不知何时李老伯离开了。此刻,容不得他多想,只能赶紧离开,免得被人发现。
他趁着黑夜来到后院,看到一处墙壁破损,正好可以翻墙逃离。逃出王家后,他汗流浃背,像是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
张安没跑远就迎面撞上一个人,正是好友郑贵。郑贵问道:“你遇上什么事了?难道有人追你不成!”
两人是好友,张安将王老爷替儿子办冥婚的事告诉了他。郑贵听后也是惊愕,然后将从亲戚那里听到有关王少爷的消息告诉张安。
王少爷从小就体弱多病,上个月病情加重,传出病危的谣言。郑贵的亲戚在王家当差,说是王老爷为了让儿子在阴司路上不孤独,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人才。
“看来王少爷是真的病故了,可怜不知道哪个女子要遭毒手了。”,郑贵叹息一声。
张安听到这里,突然想起前几天坊间传出的李姓女子被四个人掳走的消息。王家突然办冥婚,肯定与此有关。
“不行,我要回去救人。”,张安决定说道。
郑贵惊愕,赶紧拦住他:“你疯了吗?那可是王老爷,得罪了他,将来还怎么在大集上做生意。”
“生命比钱更重要!”,张安再一次回到王家围墙外,原路返回来到后院。
后院一片漆黑,唯独一间屋子亮着灯,门口挂着两个红灯笼。张安深吸一口气,箭步冲进屋子。
一个身穿嫁衣的女子被五花大绑,嘴上塞着布团。女子清秀的容颜红肿,看到张安进屋,露出惊恐的表情。
“姑娘不要害怕,我叫做张安,并不是坏人,我来救你。”,张安解开女子的绳子。
女子大喜过望,泪流满面:“小女子姓李,多谢恩公救命之恩!”
张安确认了心中的猜测,当夜被掳走的四个汉子就是王大牛等人。此刻,他不能逗留,立刻带着李姑娘朝院墙跑去。
郑贵一直在院墙外接应,正在左顾右盼的时候,一个老乞丐从暗处走出来。老乞丐揪着胡子说:“看来我没有看错人。”,然后朝李姑娘离开的方向走去。
张安回到家已经累得眼睛睁不开,扑在床榻上一觉睡到天亮。被狗吠声叫醒时,他从窗户上看到李姑娘敲门。
李姑娘踏入房门,突然开口:“我父亲托梦,说要把我嫁给你。”
接下来,她讲述了令张安惊出一身冷汗的一番话。原来,她的父亲是一位名叫李树的厨艺高手,因其卓越技艺而在宫中任职御厨多年,早已远离家乡。在昨夜,李姑娘在脱险后梦见了她久违的父亲。
梦中的李树衣衫褴褛,宛如一个老乞丐。他告诉女儿,能够脱险全亏了张安的英勇之举。李树认为张安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好男人,希望女儿能够嫁给他,并将家传的李家食谱传承给张安,助他成为一名出色的厨师。
李姑娘是个孝顺的女子,因此,她决定第二天亲自向张安表达心意。李姑娘容貌秀美,注定将来是个贤惠的妻子和慈母。张安深知不可错过如此良好的姻缘,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娶她为妻。
在此之前,他们一同前往县衙揭发了王老爷的不法行径。由于罪证确凿,王大牛担心难逃刑罚,于是毫不犹豫地供认了所有罪行。
原来,王老爷为了给爱子找个称心的配偶,竟然计划进行冥婚。他选择了李姑娘,但面对李家的贫寒,只好设法绑架她。而另一方面,听闻张安在大集上打击了王大牛,王老爷出于狭隘心胸的原因,欺诈地邀请张安参与冥婚帮厨,以期望破坏他的生计。
然而,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最终,王老爷和王大牛等人被县令严惩,家产被没收,他们流落街头。
几天后,一位自称是李树徒弟的人前来京城,告知李姑娘三天前李树病逝。张安听闻此事非常震惊,因为他与李老伯在三天前刚刚相遇。
或许是宿命的安排,张安英勇地拯救了李姑娘,一年后,他们成为夫妇。李姑娘将李家食谱传授给张安,使他成为一名杰出的厨师。
故事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张安因正义之心而救人于危难之际,最终得到了美满的爱情和事业。这也再次印证了老一辈人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此,我们应时刻保持善良之心,相信在未来,善行必将迎来美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