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不知不觉,不痛不痒,牙齿松动了,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心里特别没底。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牙齿松动的呢?
牙齿松动,指牙齿动度超过正常的生理范围。
正常情况下,牙齿在健康状态下有一定的生理动度,主要是水平方向的,垂直方向更是非常微小,不超过0.02mm,不易被察觉,这是一种生理性动度,它对牙齿来说,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缓冲一定的外力。但当牙齿由于某些疾病因素或其他因素造成牙齿活动度大于这个范围时,就称作牙齿松动。
一
牙齿为什么会松动?
牙齿的稳固是依靠牙龈、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等牙周支持组织稳固,一旦其由于各种原因受到破坏,牙齿就会发生松动。
牙齿结构图↑
1、牙周病所引起的牙齿松动
牙周膜长期受到慢性炎症刺激,使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这些支持牙齿的牙周组织逐渐破坏后,牙齿就会产生松动现象。
2、急性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颌骨内的囊肿等均可引起病牙的松动
一些能引起牙龈和牙周支持组织的疾病,如坏死性牙龈炎、纤维素缺乏症等,也可出现牙齿松动。
3、激素水平变化引起的牙齿松动
糖尿病患者,女性妊娠期,月经期等可导致牙齿松动度的增加。
4、外力作用所致牙齿松动
当牙齿遭到碰撞或硬物硌伤、咬合创伤等,都能使牙齿发生松动,这是因为过大的外力使牙周膜损伤,甚至损伤了牙槽骨,使牙齿发生松动。
友情提醒您:牙齿松动别大意,不想让牙齿早早离你而去,就赶紧看牙医!
二
牙齿松动危害大着呢
1、咀嚼功能减退
牙齿松动后,无法承受正常的咀嚼力,唾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未嚼碎的食物进入胃肠,胃肠系统的负担随之加重,从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
2、有伤邻牙
牙齿承受的咀嚼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个别牙齿缺失后,咀嚼力集中在余留牙上,由于咀嚼力超过了余留牙的承受限度,致使余留牙齿造成创伤而产生牙周膜水肿、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牙周疾患。
3、食物嵌塞导致牙周病
牙齿松动导致牙空隙相应变大,咬合关系和牙齿排列出现错乱,致使剩余牙齿失去正常的邻接关系,造成食物嵌塞,进一步导致牙周病。
牙齿松动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对于牙齿本身来说,它的终极形态就是:
牙齿脱落
一张图看懂缺牙的危害↑
所以发现牙齿松动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口腔医疗机构就诊,医生检查后确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牙齿松动,从而对症治疗!
三
牙齿松动要怎么办
1、牙周病引起的轻度松动,在治疗牙周病后便可恢复正常;
中度的牙齿松动,应在治疗牙周病的同时,把松动牙与邻牙固定;
而重度的松动,则需多采用拔除患牙的方法进行治疗,以免加重邻牙负担。
2、牙周炎或根尖周炎急性发作时出现的牙齿松动,治疗主要是控制炎症,一旦急性炎症缓解,牙齿松动情况也能减轻或消失。
3、若牙齿松动的原因是外伤,轻度的松动可服用消炎药。
而松动严重或脱位、移位时,则需把牙齿复位,并结扎固定于邻牙上,同时服用消炎药,保持口腔卫生。
4、个别牙咬合力量过大或咬合关系异常时出现的牙齿松动,一般经医生调整咬合后,消除咬合创伤,牙槽骨能自我修复,牙齿也可恢复稳固状态。
不想牙齿提前松动,您可以这么做:
1、注意刷牙
刷牙不是刷的次数越多越好,一般的情况是早晚刷牙,建议大家每次刷牙保持三分钟左右。
2、及时更换牙刷
专家建议的是一个月换一次牙刷,这样更有益于口腔的健康。
3、坚持每天使用牙线
每次用餐之后,都可能有食物残留于牙缝。只有养成习惯使用牙线,才能去除齿缝间的结石。
牙齿松动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外伤、口腔疾病等都可能会让年轻人士出现牙齿松动。一旦发现自己牙齿松动,一定要及时查找病因,对症治疗。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