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显示,慢性病死亡在我国总死亡人数中的占比超过80%,且慢性病患者呈年轻化的趋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如高盐、高油、不当膳食和缺少锻炼等,是当前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减三健”——口腔篇
俗话说,病从口入。如果口腔这道防线被攻陷了,全身都可能受到影响。护好牙齿是健康的第一步。“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6%;65~74岁恒牙患龋率为98.4%。
12道题自测牙病风险
对照下列情况并打分,查看自己是否有牙周疾病危险:
1.早起后嘴里发黏(1分)
2.被人说有口臭(1分)
3.牙缝常有食物残渣(2分)
4.易牙龈出血(3分)
5.易牙龈肿胀(4分)
6.牙齿松动(5分)
7.很少刷牙(1分)
8.经常吸烟(1分)
9.牙痛难忍才去看病(1分)
10.经常感觉疲劳(1分)
11.有糖尿病(1分)
12.骨密度偏低(1分)
测试结果
总分0分:
目前没有牙周病,继续保持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
总分1~4分:
已具备患牙周病条件,务必每天认真刷牙,若出现口臭、牙龈不适应及时检查。
总分5~9分:
可能已患牙周病,医院确诊。
总分高于10分:
患牙周病程度不清,需马上诊治。
上述检查项目中,7~12为牙周病重要诱因,4~6为牙周病加重标志,若符合其中任意一项,需要尽快做牙科检查。
牙不好全身都遭殃
口腔问题影响全身健康
口腔病灶指龋齿、牙周炎、根尖炎、颌骨骨髓炎、牙残根残冠及根尖囊肿等,病灶内的细菌与病毒通过血液和淋巴液到达全身器官和组织,可引起许多全身性疾病。
牙病可危及心脏健康牙周炎是冠心病、心肌梗塞和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口腔病灶中的细菌和毒素通过血液转移至心脏易引发细菌性心内膜炎。牙周炎的菌血症,易诱发心肌梗塞和冠心病。
国内外的调查统计资料表明,50岁以下男性牙周炎患者或无牙者,其冠心病发病率高出普通人群70%。牙槽骨吸收严重者,致死性冠心痛和心脏骤停发生率分别是正常人群的2倍和3倍。
牙病可诱发肺部感染
研究表明,老年性肺炎与各种牙痛关系密切,因为口腔内的大量细菌可以被吸入肺部,导致肺炎。
牙病易引发早产
调查研究证明,有牙周炎的孕妇,发生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率,是正常人的7.5倍。妇女在怀孕前应重视口腔疾病的诊治。
缺牙不补,伤血管
有研究显示,不到10颗牙齿的人,死于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比同龄、同性别而有25颗以上牙齿的人高7倍。
健康口腔的4个标准
健康口腔的标准要满足以下四点:
①没有口腔的疼痛或者不适;
②没有蛀牙或其他口腔疾病;
③能够正常行使功能,比如咀嚼、说话、味觉、吞咽等;
⑤能够满足正常的社会交往以及对我们个人形象的需求。
如果牙齿出现过敏,对冷、热较敏感,或者牙龈出血,时常感觉牙齿上会掉下一块小而硬的东西时,可能就是口腔出问题了。
???
???
牢记4个口腔清洁法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这样的牙齿才健康: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1刷牙:洁牙面
刷牙是最基础的口腔清洁方法,其主要作用在于去除和干扰牙菌斑的形成,清除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色素,同时还能按摩牙龈。
2牙线:清牙缝
如同我们打扫房间总会有一些扫不到的死角一样,刷牙也有清除不到的死角。
牙齿之间的间隙就是这样的“口腔卫生死角”,对其清理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工具来完成,包括牙线、牙签、牙间隙刷等。
牙线对无明显牙龈退缩的牙间隙最为适用,大多数人包括小孩的乳牙,均可以使用牙线
3漱口:去残渣
刷牙和用牙线完成了口腔的基础清洁,但整个口腔卫生的维护并不仅限于牙齿,还要及时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而漱口就能起到这个辅助作用。
在吃甜食后、吃饭后最好都漱漱口。对于口腔内有感染或伤口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有药物的漱口水,它能抑制口腔内致病微生物的繁殖。
4洗牙:除牙石
每天都认真清洁也不可能完全清除牙面上的菌斑和软垢,时间一长就会形成牙石,医院洗牙。
洗牙只对缓解吸烟、喝茶等引起的外源性着色有效,而四环素牙、氟斑牙是洗不白的。其实,洗牙最主要的作用是去除菌斑和牙石的刺激,使牙龈炎症消退或减轻。
洗牙套餐(原价元现价元)
补牙特价元一颗
美加超薄贴面元一颗
美容冠全瓷牙2元一颗
镶牙立减2折
种植牙元一颗
牙齿隐形矫正元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