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小朋友患有不同程度的龋齿,患病率如此之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生活中有六大因素可能导致孩子患龋齿,饮食和卫生习惯是罪魁祸首。
一、让宝宝含着奶瓶入睡
刚萌出的乳牙牙质薄、矿化程度差,表面结构不成熟,对龋病非常敏感,长期使用奶瓶人工喂养或含着奶瓶入睡,使得瓶塞贴附于上颌乳前牙,牛奶等发酵糖类汁液长时间滞留在牙齿周围,经变形链球菌利用之后而产生酸,造成牙齿表面脱钙。
妈妈怎么做:首先要戒除幼儿含着奶瓶入睡的坏习惯,如果孩子在睡觉时必须使用奶瓶,用白开水代替牛奶;控制奶瓶的使用时间,每次用奶瓶喂食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喂养完后,再由父母洗干净手,用消过毒的纱布或乳胶指套牙刷蘸上儿童专业护牙剂为宝宝擦洗牙面,彻底的口腔清洁才能更好的预防奶瓶龋蛀牙。
二、口口相传喂养
蛀牙是不会遗传的,但是会通过父母对宝宝的喂食等行为传播给宝宝,如用奶瓶喂奶时,自己先就着奶嘴试温度,用自己的餐具给宝宝喂吃,亲吻宝宝嘴巴等。
妈妈怎么做:给宝宝准备专用的餐具;妈妈患有龋齿的要积极诊治,以免传染给宝宝;改变在育儿方面的不良习惯,在亲吻宝宝的时候,不妨选择脸蛋、额头等部位,这同样可以跟宝宝进行感情交流。
三、忽视乳牙的清洁护理
许多家长都忽视了乳牙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乳牙最终都会被恒牙替换,不需要细心护理,只要简单清洁,有时连简单的清洁都做不到。
妈妈怎么做:第一,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妈妈应引导教育孩子学会刷牙,为他们选择合适安全有效的儿童牙膏或者专业的儿童护牙剂;第二,吃东西过后漱口,尤其是吃过甜食后要及时漱口,防止食物残渣伤害牙齿;第三,睡前不吃东西,尤其是睡前刷完牙后,不再吃任何东西;第四,最重要的是:养成晚间护牙的习惯,当宝宝进入睡眠状态后,身体新陈代谢活动减弱,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的自洁作用差,因此最好在睡前再用儿童护牙剂清洁一次牙齿表面,强化防蛀效果。
四、过量喝酸奶
酸奶类饮品种类繁多,它们共同的特点都含有乳酸菌。当饮用较多又不及时漱口,就可能会导致蛀牙的发生,这是由于酸奶里的乳酸杆菌,易与唾液中的黏蛋白和食品残屑混杂在一起,牢固地粘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时,形成菌斑,极轻易造成牙齿釉质表面脱钙、溶解,形成蛀牙。而且牙齿对酸的耐受水平不高,当口腔内PH值较高时,也易腐化牙齿表面釉质,造成牙齿脱钙,终极形成蛀牙。
对青少年,尤其是儿童,饮用酸奶和碳酸饮料切忌过量,每次最好不要超过两盒。最重要的是,应养成良好的生涯习惯,每次喝过酸奶后,一定要用净水漱口,有的人喜好用饮料漱口,这是不科学的。
五、常喝纯净水
澳大利亚口腔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在进行有关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患有永久性蛀牙的14~15岁孩子在6年内增加了71%。研究者明确指出:这与20世纪90年代瓶装水和运动饮料的流行有很大的关系。
究其原因是,在普通的瓶装水中,不但钙、磷等矿物质极少甚至为零,更缺乏有加固牙齿珐琅质(即牙釉质——复盖于牙齿最外面的半透明钙化组织)作用的氟化物,从而导致孩子们患蛀牙的风险大大增加。
这是因为,钙、磷等矿物质和氟化物对促进牙齿生长与保护牙齿健康来说十分重要。钙和磷是构成牙齿的主要原料,机体内大约99%的钙集中在骨骼和牙齿内。牙齿因缺钙就会变得疏松,容易被口腔中的细菌腐蚀而生成龋齿。
而氟化物中的氟素能渗入到牙表面的釉质中,形成一种荧光磷灰物质,对酸有抵抗能力,从而起到加固牙齿、抗击细菌、保护口腔的作用。人体各组织中都含有氟,但主要也是积聚在牙齿和骨骼中。流行病学调查証实:在患龋齿率增高的国家,其牙釉质发育不全的患病率也较高。
六、牙痛了才就医
除了忽视乳牙的重要性,许多家长也忽视了宝宝乳牙的变化情况。很多家长早早就发现幼儿牙齿发黄发黑,却认为乳牙龋坏不是病,总是等到宝宝喊牙疼了才就医,导致早期防治的延误。
病因:
儿童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其基本点为:致龋性食物(特别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在糖,紧紧贴附于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上,在这种由牙齿表面解剖结构和生化、生物物理特点形成的不仅得以牢固的附着于牙面,而且可以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蚀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
1.细菌
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其中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公认的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它还包括放线菌属、乳杆菌等。
细菌主要是借助菌斑粘附于牙面。口腔滞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降解后,一方面聚合产生高粘性葡聚糖,形成菌斑基质,另一方面产酸使牙齿脱矿,菌斑的组成比较复杂,除大量细菌外,还有糖、蛋白、酶等物质。
2.口腔环境
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涎液。
(1)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细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谢产生酸,并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有利于产酸和耐酸菌的生长,也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脱矿,多糖能促进细菌在牙面的粘附和积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时,提供能量来源。因此,碳水化合物是龋病发生的物质基础。
(2)涎液在正常情况下,涎液有以下几种作用:
机械清洗作用减少细菌的积聚。
抑菌作用直接抑菌或抑制菌斑在牙面的附着。
抗酸作用由所含重碳酸盐类等物质起中和作用。
抗溶作用通过所含钙、磷、氟等增强牙齿抗酸能力,减少溶解度。
涎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响龋患率,临床可见,口干症或有涎液分泌的患者龋患率明显增加。颌面部放射治疗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坏而有多个牙龋;另一方面,当涎液中乳酸量增加,或重碳酸盐含量减少时,也有利于龋的发生。
3.宿主
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靶器官,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如牙齿的窝沟处和矿化不良的牙较易患龋,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内含氟量适当的牙抗龋力较强;另方面,牙齿的结构与机体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发育中,不仅影响到牙齿的发育和结构,而且对涎液的流量、流速及其组成也有很大影响,因而也是龋病发生中的重要环节。
4.时间
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龋细菌、适宜的环境和易感宿主同时存在,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上述三个因素同时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龋坏,所以时间因素在龋病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护牙原则1.护牙从1岁开始。美国疾控中心一份报告称,及早展开口腔卫生防护措施,既有益健康又节约医药费。与其他孩子相比,1岁时就开始口腔健康保护的孩子,5年后看牙医的费用降低40%。
2.培养孩子刷牙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的刷牙习惯非常重要。儿童牙科专家贝弗利·拉金特博士表示,孩子长出第一颗牙时,就该给他刷牙,甚至在孩子出牙前,父母就可以用纱布为孩子清洁口腔。长牙后,应选择软毛儿童牙刷,每天早晚刷两次。
3.避免“奶瓶龋齿”。儿科医生和牙医一直告诫家长,不要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这是因为奶嘴上的糖分会粘在孩子牙齿上,造成口腔细菌,并产生酸性物质,导致龋齿发生。若不及时治疗,牙病会对儿童正常发育以及语言学习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孩子有含奶瓶睡觉的习惯,奶嘴最好冲洗干净,奶瓶中只倒凉白开。
4.喝饮料少用吸管。很多孩子喜欢用吸管杯喝水和果汁。专家表示,果汁及其他含糖饮料不利儿童牙齿健康。特别是婴幼儿长期使用吸管还会导致门牙后部龋齿,因此喝果汁时尽量用广口杯。
5.两岁时应告别奶嘴。1岁的孩子含奶嘴有助于防止婴儿猝死综合征,但长期使用奶嘴会危害牙齿健康。用力吮吸奶嘴会影响孩子上下牙排列的整齐性,乃至影响嘴形。专家建议,孩子2岁时,就该扔掉奶嘴。
6.当心不利口腔的药物。很多小儿药物中含有糖分,这些成分粘在牙齿上,也会增加龋齿危险。小儿哮喘和心脏病类药物尤其容易导致龋齿,抗生素及某些哮喘药物会导致酵母过量生长,引起真菌感染,因此服完药要漱口。
7.坚持口腔卫生不妥协。很多家长认为,教婴幼儿刷牙或使用牙线非常困难,且小题大做。但专家认为,保持孩子口腔卫生绝非小事,必须严格要求,马虎不得。
危害对全身健康的危害有:
1.影响生长发育。由于龋齿疼痛,以及乳牙龋坏早失,导致咀嚼功能降低,胃肠消化吸收减弱,造成机体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2.引起感染性疾病。儿童龋齿引起根尖周围感染时,往往成为感染病灶,造成全身性感染,与此有关的疾病有视力降低、关节炎、肾炎、心肌炎、长期低热等病。
3.龋齿引起的根端肉芽肿、囊肿、牙髓感染等完全可成为感染病灶,在过度疲劳,感冒等身体抵抗力降低时,可诱发肾炎、风湿热、扁桃体炎、脓疱疮、猩红热、败血症等。研究表明有深度龋齿、残根、牙糟脓肿的儿童,81%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颌下淋巴结。在龋齿治疗后,70%的肿大淋巴结可以消退。
4.患龋齿儿童的口腔温度较正常儿童高,血中白细胞总数升高,血沉增块,红细胞减少,血色素低下,血清总蛋白改变。当龋齿治疗后则恢复至正常,但血清总蛋白蛋短期内改变不大,因此,当孩子不明原因的低热、贫血、白细胞升高和血沉增快时,不妨首先进行口腔检查。
5.造成心理障碍。婴幼儿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时期,完整的乳牙有助于孩子掌握正确的发音.乳牙龋坏和早失会使孩子发音不清.乳前牙区严重的龋蚀,使有些孩子羞于开口,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很不利。
对局部健康的影响有:
1.造成面部发育不对称。龋齿疼痛,造成偏侧咀嚼习惯,久之便造成面部发育不对称。
2.恒牙错牙合和发育不良。龋齿引起乳牙早失,致使相邻牙向缺隙处移位,造成咬合关系紊乱,形成恒牙错牙合;乳牙龋齿如不及时治疗,还可引起恒牙发育不良。
3.颌面部畸形。乳牙列是儿童时期的咀嚼器官,由于咀嚼功能的刺激,才能促进颌骨的正常发育,失去了这种正常生理刺激,颌骨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可造成颌面部轻重不等的畸形。
4.继发其他牙病。龋齿可发展为牙髓炎、根尖周围炎、牙源性囊肿或间隙感染等。乳牙的尖周炎还可波及到恒牙,导致恒牙硬组织发育不全,形成所谓的忒奈氏牙。
5.其他如影响儿童发育,造成偏食和食欲不振等。
6.助长口腔不良习惯。儿童龋坏侧的牙齿常因咀嚼食物时疼痛而废用,只用健侧咀嚼,时间长了,养成偏侧咀嚼习惯。废话用侧颌骨缺乏功能性刺激,颌骨发育不良,面形不对称,即健侧大,废用侧小。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