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国学,传承命脉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岐黄国医在国学中具有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地位,乃国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智慧,在上下五千年的进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各个时代历史进程中保驾护航,抵御和战胜灾害,才使得华夏民族繁衍昌盛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洪流中也积累且沉淀了大量的医学文明而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每天分享岐黄国医国术,为其传承发扬光大,更好的造福人类。清上蠲痛汤
作者/钟相根
本方见于《寿世保元》,为明代龚廷贤所拟,是根据宋代《和剂局方》之“川芎茶调散”及金代《内外伤辨惑论》之“羌活胜湿汤”合方加减衍化而成。当归(酒洗)一钱、小川芎一钱、白芷一钱、细辛三分、羌活一钱、防风一钱、菊花五分、蔓荆子五分、苍术(米泔浸)一钱、麦冬一钱、独活一钱、生甘草三分、片芩(酒炒)一钱五分。上锉一剂,生姜煎服。疏风通络透邪,活血理气除湿。一切头痛主方,不问左右偏正,新久皆效。加减法:左边痛者加红花七分、柴胡一钱、龙胆草(酒洗)七分、生地黄一钱;右边痛者加黄芪一钱、干葛八分;正额上眉棱骨痛甚者,食积痰壅,用天麻五分、半夏一钱、山楂一钱、枳实一钱;当头顶痛者加藁本一钱、大黄(酒洗)一钱;风入脑髓而痛者加麦门冬一钱,苍耳子一钱,木瓜、荆芥各五分。气血两虚,常有自汗,加黄芪一钱五分,人参、白芍、生地黄各一钱。无论年深日近,偏正头疼,又治肝脏久虚,血气衰弱,风毒之气上攻,头痛头眩目晕,心胸烦热,百节酸疼,脑昏目痛,鼻塞声重,项背拘急,皮肤瘙痒,面上游风,状若虫行。及一切头风。兼治妇人血风攻注。头目昏痛,并皆治之。本方是针对“头痛”证而设。痛证的原因虽多,但不外乎于“不通”,外邪(如风寒湿热)阻滞脉络固可引起不通,而脏腑的机能失调、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亦可阻滞经脉而不畅,故治疗必须通经脉以解决邪郁,升清泄浊以濡养筋脉肌肤。方中羌活、白芷、细辛、防风,辛温以疏散风寒;羌活、独活、苍术,苦温驱风而胜湿;菊花、蔓荆子辛凉以疏解风热。因病在头部,惟风药可到,数味风药合用,上能散头部之邪结,外可解泄肌肤经络之阻滞。根据“治风先治血”、“久痛必瘀”的认识,故方中配以当归、川芎,辛温行血活血以养血,使“血行风自灭”。更佐以黄芩、麦冬,苦寒泄热而养阴,可缓祛风除湿诸药之燥,再以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使散而不耗伤正气。可见本方辛而不燥,温而不热,苦而不寒,泄而不降,既可升散风邪,又能苦泄浊阴,而适用于各种头痛之证。头痛病因病机复杂,然莫不以“风”为主要致病因素。《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金元?李杲《兰室秘藏》有“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之说。清上蠲痛汤中,川芎、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苍术诸药(量轻不超过3g)轻清上达,以疏风通络松透伏邪;黄芩清泄少阳相火,菊花、蔓荆平肝息风,截断“风火相煽”;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行气止痛;麦冬养阴护津,以免风药升散伤津损血;甘草调和诸药。故本方有祛上部之风寒湿热诸邪,化头部诸经气血之郁滞,引气下行,从而蠲除头痛。即使是虚证、热证也可放心用之。诚如龚廷贤所说:“为一切头痛主方,不问左右、偏正、新久皆效。”陈桂苍应用本方治疗头痛,按其病情随证加减,扩大了治疗范围,如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性头痛、月经性头痛、上颚肿瘤及脑瘤引起的头痛等,皆可应用。笔者临床体验,应用本方尤需注意不可妄自增大药量其理在于“风”药质轻味薄,性本升散,其量不超过3g,则轻清上达高巅之性益彰,且不宜久煎,オ能符合古人轻用“风药”治疗头痛之理。日本医家矢数道明认为,对于用古方随证施治而不见疗效的顽固性头痛、慢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月经头痛、上颚脓肿疼痛,以及脑脓肿所致的头痛等均可用之而奏效。案1、脑动脉瘤(沈炎南医案)罗某某,女,55岁,年5月15日初诊。病人于年初开始自觉头部左侧疼痛,左眼视物模糊,至当年年底左眼视力从1.2下降至0.2,伴前额部胀痛。年初先后到某某大学医学院、医院诊治,作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脑血管造影等检査,诊断为脑动脉瘤,位于蝶鞍前部稍偏左侧,约2.1cm×3cm大小:视力右眼1.2、左眼0.1,左眼视野缩小。经治未见明显改善,延请沈老治疗。自诉头部左侧及左眼眶周围顽痛不止,头部发胀感,头晕,左眼视物模糊,耳鸣,夜寐多梦,时有口苦,胃纳一般,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涩。证属风阳上扰清窍,治以祛风止痛,平肝明目为主,方拟加减清上蠲痛汤加味。处方:当归、川芎、白芷、羌活、防风、钩藤、蔓荆子、麦冬、独活、黄芩、细辛各3g,杭菊花、甘草各1.5g,蕤仁肉9g。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4剂,头痛、头胀减轻,依前方加草決明9g,日1剂。共服14剂,头晕、头痛、耳鸣均消失,自觉左眼视力有改善。依上方再服7剂,眼科检査左眼视力由原来的0.1变为0.2,视物较前清楚。处方:当归、川芎、羌活、防风、杭菊花、麦冬、黄芩、甘草各3g,白蒺藜、蕤仁肉、草决明、蔓荆子、白芍、生地各9g。水煎服,隔日服1剂,连服14剂以善后。病者一直随诊至今,疗效巩固。案2、头痛(俞慎初医案)汪某某,女,41岁,年11月2日诊,病人头痛多年,或痛在左侧,或痛在右侧,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经多方医治鲜有疗效。病人伴有胸闷心烦,性情急躁,口干纳减,夜寐欠佳。脉弦细数,舌质淡红苔薄白。诊为肝经风火头痛,治宜平肝祛风佐以清热。处方:川芎5g,白芷6g,羌活5g,柴胡6g,钩藤10g,甘菊花6g,蔓荆子10g,麦冬10g,黄芩5g,防风6g,细辛2g,葛根6g,甘草3g,夜交藤12g,服5剂后,头痛著减,余症亦瘥,但食量未增,前方加谷麦芽各15g,又连服10剂后,诸症均愈。案3、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头痛(汉方医案)某某,43岁,女,初诊于年3月23日。病历:病人从年4月起左手麻木不能活动,在医院检査时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后反复出血3次,从那以后头痛为主诉,眼底有炎症,诉视力障碍,只看到半个视野。还有胃下垂,两膝痛,背部凝痛。病人于年接受过右肾下垂手术。现症:营养、脸色一般,血压/85mmHg,生了2个小孩。37岁月经停止。大便2日1次,能正常步行。头痛时要服止痛药才能忍耐。治疗:针对血症、上冲的头痛而让服清上蠲痛汤。服15日后头痛无变化,但在眼科检查,医生说眼底的炎症有很大好转。从太阳穴至头顶部痛。服1个月后改为五苓汤,但没有清上蠲痛汤疗效好而改回原药。8月份针对小便不利,膀胱炎而服清上蠲痛汤合五苓汤,即头痛减轻。以后继续服1年,即疼痛明显减轻,精神好,有时候忘了服止痛药亦能忍受,病情大有好转。案4、梅尼埃病(汉方医案)某某,47岁,女,初诊于年3月。病历:从年生第3胎起患眩晕、头痛、耳鸣、动悸、恶心、食欲不振、胃灼热感、下肢倦怠、失眠,每天都有不定愁诉(这里痛,那里痛,并不固定)。以前接受过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手术,加上更年期自主神经失调,家属也很为难。血压也高,初诊时/mmHg,服西药降压无效。治疗:针对胸胁苦满和脐旁的抵抗压痛,让服大柴胡汤合桂苓丸料,但效果不好。针对血症的头痛而让改服清上蠲痛汤后逐渐好转,头脑清楚起来,也能做家务活,到了年6月血压为/80mmHg。她丈夫说她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而非常高兴。我的头痛经验方:三合头痛汤
作者/王彦权
这些年来,经过反复验证,我总结了一个头痛经验方,因此方由《伤寒论》的吴茱萸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夏度衡老前辈的四味芍药汤,三个经典方合方加减而来,故命名为三合头痛汤。
三合头痛汤的组成:
麻黄6g,附子8g,细辛3g,吴茱萸8g,党参15g,白芍30g,甘草15g,牡蛎30g,川芎15g,大枣6枚。
功能:温经散寒,敛阴活血,通络止疼。
主治:顽固头痛,偏侧或全头痛,日久不愈,常伴面暗唇青,头有沉重感,怕冷,嗜睡,头痛时伴干呕,脉沉或弦紧者。证属阳虚寒凝,血虚血瘀,兼有正气不足者。
组方医理:本方是由吴茱萸汤去生姜、麻黄附子细辛汤、四味芍药汤去丹参加川芎而成,吴茱萸、麻黄、附子、细辛温经散寒,一温则通,通则不痛,故为君;白芍、甘草、牡蛎不仅敛阴养血止痛,又可制约麻黄、附子、细辛、吴茱萸的辛燥之性,故为臣;党参大枣补益正气,顾护脾胃佐助之;川芎活血止疼,又可引药入巅顶,为使药。全方温阳散寒,养血活血,一阳一阴,一动一静,温但不热,敛却不滞,共奏温经散寒、敛阴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加减:如头痛剧烈,可加大吴茱萸用量,用至15g也无妨;如身无力、嗜睡明显,附子可加量,用到15g也中,但煎煮时间应不少于86分钟;如伴有汗或失眠,麻黄、附子用量宜小,3至6g最好,以免兴奋大脑,另牡蛎可酌情用到40至80g;如头一痛即干呕,且较重,加生姜几片,如伴大便溏,减少白芍用量,另加少许干姜;如头痛如锥刺,面暗唇青明显,川芎可用至30g;如伴口干等热证,可反佐生石膏30g或更多。
验案举隅:王某,女,57岁,高龙镇郜寨村人,年6月5日来诊,自述头痛4个月,百法不效,面暗,怕冷,休息不好,稍出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诊为寒瘀头痛,因伴休息不好、稍出汗,知兼有阴血不足、阳热亢旺,选三合头痛汤减麻黄附子用量,加大牡蛎川芎用量,以平衡其阴阳状态。处方如下:麻黄5g,附子6g,细辛3g,吴茱萸8g,党参15g,白芍30g,甘草15g,牡蛎40g,川芎15g,大枣6枚。五剂。
6月9日药没服完,因有事要外出,病人提前复诊,告知头痛已愈,要求再开几剂巩固疗效。
按:此方我在以前的医案中也常有提及,平时临证也经常应用,愈人无算,病人只要是久治不愈的头痛,且符合以上辨证要点,用此方后,无不称奇,今分享给大家,也算对中医事业添片砖瓦,并供同道们参考选用。
李毓麟老师针刺治疗头痛的经验
作者/赵建琪
李毓麟老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凡四十年,以“疗效高、收效捷、手法巧、取穴少”而著称。兹将李老师对头痛的临床选穴、刺法及穴意分析等经验整理如下。
引起头痛的原因颇多,但不外虚实二端,每类头痛根据其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若干类型。
一、实证
(一)前额头痛
(1)全前额痛
主要症状:全前额头痛下午加剧,并有其它胆热症状。
分析:本病乃由素有实热,又复风热之邪侵犯阳明及少阳,以致局部经气不畅而发为前额头痛。此为阳明、少阳俱病之证。由于阳证甚于阳时,故头痛下午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