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牙迟,这是不少父母担忧的事情。很多家长都在为自己的子女担忧,担忧自己的子女会不会出现疾病,会不会因为缺钙而出现什么疾病。但实际上,儿童出牙迟是很常见的现象,因为儿童的生长有其自身的特点。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宝宝出牙晚的具体情况。
孩子多大才能长牙齿?
按照正常的发育规律,孩子的第一颗小乳牙应该是在6-10个月的时候才会出现,两到三岁的时候就会长出来。当然,儿童出牙齿的时机是不一样的。另外,宝宝的牙出现的次序也不一样,首先是中门牙,其次是第一(前)磨牙,最后才是第一(前)磨牙和第一(前)磨牙。虽然每个人的牙齿发育都有一定的差别,但是这就是成长的基本规则。但是,虽然宝宝的牙齿出得有点迟,但如果他们每天都吃得好,睡得好,还能好好地玩耍,那父母就要有足够的耐性了。
孩子出牙迟了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很多父母都会认为,宝宝出牙时间过长是由于缺钙所致,其实出牙时间过长并不一定就是缺钙。宝宝缺钙后,不仅会出现出牙速度较快的现象,还可能会出现一些其它的症状,比如:骨骼发育迟缓、生长发育不良等。宝宝出牙迟与遗传、性别、种族、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比如,家长自己出牙比较迟,宝宝也会有出牙迟的现象。另外,宝宝常常进食糊状的食品,也会造成牙齿延迟。早产婴儿或新生儿体重过轻者,其乳齿发育较足月晚。调查还显示,与非洲及欧洲儿童相比,亚洲儿童长出牙齿的速度稍迟于女童,而男童则稍迟于女童。因此,宝宝出牙迟是很常见的。如果宝宝在13个月以上还没有长牙,或是出牙的时候已经晚了半年,那么父母就要注意了,医院就诊。某些情况下,例如全身性骨硬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软骨外胚层发育不良、唐氏综合征、牙槽骨受损、口腔肿瘤或囊肿,都会对牙齿的发育产生不良的作用。但是,当宝宝有了以上几种病症时,除了出牙晚之外,还会有其它的一些异常的表现,所以父母需要进行全面的观察,不要因为出牙太晚就去考虑宝宝的病情。
婴儿出牙时应做的事情
1、尽早进行口腔卫生
家长应该在宝宝还没有发育好的时候就注意一下自己的口腔健康。在喂养结束后,请用一块湿润的纱巾将剩余的乳汁排出。等孩子的牙齿完全生长出来以后,就可以用牙刷帮孩子刷牙了。
2、改掉坏嘴的坏毛病
儿童早期也许会享受吸吮自己的手指和嘴巴的乐趣。但当宝宝长大后,由于过于经常吸吮,会对宝宝的口腔及脸部的生长造成不良的后果。
3、逐步向粗粮和固态食品过渡
随著婴儿的成长,应该逐步由粘稠性的补充食品逐步向软质、颗粒性的固态食品过渡。这种膳食的调节不但能够训练孩子的咀嚼功能,而且对口腔和口腔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4、注意喂奶的方式
在喂养婴儿的过程中,家长要特别注意喂养的方式。如果孩子长时间俯卧进食,有很大的几率会造成孩子的口腔出现“地包天”,从而对脸部的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适当的喂食方式对于孩子的口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宝宝出牙晚一般都是没有问题的。父母也不用太过担忧,只要宝宝身体健康,发育正常,多一点耐心,让宝宝慢慢长大就可以了。但是,当宝宝出牙的时候,或者是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情况,医院进行检查。宝宝出牙的时候,家长要注意口腔卫生,改变不良的口腔习惯,逐步过渡到吃一些粗糙的固态食品,注意喂食的姿势,这样才能保证宝宝的口腔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