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治疗根尖周囊肿9例
根尖周囊肿是慢性根尖周炎的一种表现,根据患牙症状及检查的不同结果,笔者在《实用牙髓病诊疗学》第三版中将其分为中心型与周围型两种类型,并提出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周围型采用切开扒刮术,中心型则采用负压抽液注药术,颠覆过去需要作复杂的囊肿摘除手术。本文介绍中心型囊肿的负压抽液注药术,供同行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资料:年7月至年6月共治疗9例,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39岁。
方法:
1.常规开髓,初步清理腐质后,3%过氧化氢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根管,干燥后再用中号扩大针穿通根尖狭窄处直至囊腔。
2.将注射针头插入根管,隔湿并吹干窝洞及针头,暂封条烤热后填入,将窝洞及针头严密封闭。
3.接上注射器并旋紧,拉开针栓吸出囊液,直至干净或有血性液体吸出。抽液时针栓如很容易拉出且有空气进入,说明针帽接头不紧或暂封条封的不严密,应取下重新再封。有一定拉力但无液体抽出,可能为根尖孔或针头阻塞,检查后作相应的处理。
.4.囊液抽净后取下注射器及暂封条,根管用过氧化氢及生理盐水冲洗干净,隔湿并干燥窝洞,更换维他糊剂注射器,将糊剂注入囊腔,注入时塑胶针头不要塞的太紧,以便囊腔中的液体或空气从根管排出,推药至阻力较大时取出注射器,拍片观察糊剂充盈情况,如基本完满即可暂封窝洞。
5.观察1个月左右复诊,如根管无渗出液即可常规扩大根管,并行根充。
二、治疗效果
除1例失访,2例尚在观察中(已好转),其余6例经半年至2年4个月复查均已痊愈。
三、典型病例
例1:胡某某,女性,74岁,
主诉:左上后牙他院治疗无效要求诊治。
现病史:自述因左医院口腔科就诊,拟行11-27固定桥修复,烤瓷冠桥已制作完毕,但因24根管治疗渗出液未能吸净,被迫放弃修复,今前来本诊所求治。
查:11-25备牙后状态,24单根管已扩通,棉捻吸之有淡绿色液体,且不易吸净,X线示:24根尖周有较大的稀疏影,边缘有白线,23、25已行根管治疗。
诊断:24中心型囊肿
处理:采用单纯注入维他,观察1个月后复诊仍有较多液体;遂采用负压抽液,抽出淡绿色液体约0.5ml,注入较多维他,密封窝洞;1个月后复诊仅抽出少许蛋清色液,再次注入维他糊剂至基本填满并封药。第4次复诊根管干燥,予以根充,完成多单位联冠修复。术后8个月复诊阴影基本消失,仅剩少量维他未吸收;19个月后复诊根尖周阴影完全消失,冠桥咀嚼功能正常。这是负压注药术的第一例,部分照片已刊载在《实用牙髓病诊疗学》第三版上。
术前术中片
术后8个月复查片
术后19个月片
病例2:谢洋洋,男性,19岁。
主诉:因正畸拍片发现13根尖周囊肿。
现病史:自述因上前牙前突在他处拟正畸治疗,拍口腔全景片发现13有根尖囊肿,医院口腔科诊治,拟住院手术摘除囊肿患者未接受,今前来本科就诊。
检查:13外观无异常改变,牙体亦无缺损,但牙色较邻牙稍暗,叩诊(-),X线片示根尖周有约1.5cm阴影,边缘有白线。
追问病史:幼年时有前牙外伤史。
诊断:13中心型囊肿
处理:负压抽液仅有少许淡绿色带血性液体,注入维他约0.3ml,术后无反应,因患者在国外学习,未能在短期内复诊。
半年后复查:治疗后无症状,X线显示根尖周阴影及维他糊剂已完全消失,重新开髓予以根充。
术前片
负压抽液注药后
术后6个月复查片
根充片
四、讨论
根尖周囊肿是由根管中的感染源慢性刺激发展而来,小的囊肿经严格的根管治疗后,多数均可获得痊愈;较大的囊肿,过去一些学者主张行减压引流术;有的采用囊壁剥离术;还有的甚至采用拔牙加囊肿摘除术,再用人造骨粉填入,不但创伤大,且患者经济负担较重。减压引流术据认为是为了使囊腔内压力减轻,促进囊肿周围组织产生生物反应,逐渐使囊腔缩小,最终达到愈合的目的,但疗程较长,患者就诊次数多。
在根管清理扩大及封药的基础上,采用负压抽液注药术可以将囊腔中的内容物基本消除,在没有刺激因素的环境中,病变就会逐渐消失。此后,通过机体的再生能力,使破坏的骨组织逐渐修复。
必须充分认识到,根尖周囊肿与其他牙源性囊肿不同的病因及病理机制。根尖周囊肿的病因在于根管中坏死牙髓形成的腐质及微生物,治疗的重点应放在清除根管内的感染源上。根管经过清理扩大、封药后,病因得以消除,为囊肿消失打下良好的基础,残存的囊壁组织可以在愈合过程中转变为结缔组织,最终使囊腔逐渐产生机化及钙化,利用机体的修复能力,使囊腔内破坏的骨质得以修复,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中心型囊肿采用根管治疗方法虽也可以治愈,但因囊液不易吸净,只能针对小囊肿,且需多次换药,疗程亦较长。采用负压抽液注药术,可以将囊液抽的比较干净,使维他糊剂能基本注满囊腔,以造成相对无菌的环境,促进囊腔愈合,观察一定时间囊腔内肉芽组织形成,根管无渗出液就能充填。这样既可达到治愈的目的,又能缩短疗程,还可避免创伤性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痛苦。
维他糊剂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和碘仿,有较好的杀灭致病菌作用,能激活碱性磷酸酶,抑制酸性磷酸酶,中和炎性渗出物的酸性产物,为硬组织的矿化提供良好的环境。维他糊剂能被组织吸收,在数月后随着囊腔的逐渐缩小,糊剂也能逐渐吸收而消失。但由于氢氧化钙及碘仿的杀菌能力均较弱,如果根管中细菌未能杀灭,在扩根时进入囊腔,也可引起诊间炎症反应,本文有2例注药后引起较重的化脓性炎症反应,后经切开排脓症状消失。此2例囊液均为白色粘稠状,不排除囊肿合并新的感染,故应引起重视。
陈乃焰医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