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作者:李翀乾刘继光
佳医院
爱口腔摘自《北京口腔医学》编辑整理:爱口腔cc
牙根吸收是一种进行性的炎症反应,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临床上正畸治疗患者中牙根吸收发生率较高。有研究表明,13.8%的上切牙及27.8%的患者发生有临床意义的根吸收,2%的上切牙及6.5%的患者发生了严重根吸收。长期以来,牙根吸收作为正畸临床治疗常见并发症,引起了广大学者及正畸医生的普遍重视,如何做到有效预防和控制牙根吸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患者自身因素
大多数研究认为正畸治疗可引起牙根吸收,但吸收程度与年龄相关,与成人相比儿童患者牙根吸收率明显较低。Mavragani等发现年轻恒牙在正畸治疗后牙根长度显著变长,进而推断正畸治疗对年轻恒牙的牙根发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研究表明,正畸治疗对前牙区牙根吸收的影响与性别无明显关系,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女性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发生牙根吸收的可能性较男性大。
牙根吸收有明显的遗传性,Harris等通过研究不同亲缘关系间牙根吸收程度,证实同胞亲属中发生牙根吸收的比率高于非亲属组。另有研究表明牙根吸收属于多基因遗传,并且牙根吸收还具有个体易感性,过敏体质的人群易发生牙根吸收。张欣等通过分析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曲面断层片得出,尖牙牙根吸收量受不同垂直骨面型影响,按吸收量由多至少顺序为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
王坤认为上下颌前牙各牙位牙根吸收发生率不同,上牙较下牙好发,切牙较尖牙好发,成年人的上切牙是中、重度牙根吸收的好发牙位。临床研究表明,在牙根发育早期进行正畸治疗可一定程度上避免牙根缩短,牙根发育未完成者产生牙根吸收显著低于发育完成者,但上中切牙牙根在替牙期若发育不足根长的一半时,易受正畸力的影响形成短根或喇叭口根尖,这些异常的牙根形态极易导致牙根吸收发生率的大大提高以及吸收加重。王弢等认为正畸治疗对已行根管治疗的牙齿牙根吸收影响程度小于对侧同名活髓牙。此外,治疗前牙根吸收、不良习惯、创伤等因素都是造成正畸治疗过程中牙根吸收的因素。
二、治疗相关因素
有学者发现自锁托槽和普通托槽对牙根吸收的影响大体相同,但自锁托槽轻度牙根吸收的患者数多于普通托槽。一般情况下不同矫治技术对于切牙牙根吸收的影响有所不同,其中方丝弓矫治技术更容易引起牙根吸收,直丝弓居中,无托槽隐形矫治牙根吸收程度较小。然而,恒牙初期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应用差动直丝弓技术与滑动直丝弓技术治疗引起的上下颌切牙牙根吸收无差异。Agarwal等认为拔牙病例比非拔牙病例根尖外吸收风险增加2倍。有研究者认为滑动法与关闭曲法关闭拔牙间隙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也有学者认为滑动法关闭间隙与根尖吸收呈正相关。
Winkler等认为在下颌骨上大量的牙移动关闭间隙,也是造成根尖外吸收的危险因素。牙根吸收程度受施加的矫治力大小影响,轻力引起的牙根吸收程度较重力小,但并非呈线性变化。实验证明正畸力的大小与正畸相关牙根吸收程度间有一个平台期,在此平台期中,牙根吸收程度与正畸力的增大无显著相关,并且程度始终较轻微。Paetyangkul等认为矫治力大,治疗时间长会加重牙根吸收。张玉峰等的临床研究认为固定正畸矫治疗程超过2年会加重正畸治疗中的牙根吸收。在诸多牙移动类型中,不同移动方式对牙根吸收有不同影响,其中压低最易造成牙根吸收。
最后语:为了保持正畸治疗疗效及维护治疗后牙体及牙周组织的健康,我们要充分了解影响因素以及患者自身情况,在正畸治疗前合理设计,治疗过程中使用柔和、持续的力、短距离的移动牙齿、合理控制正畸疗程,特殊患者要定期拍片严密监控观察牙根情况,尽可能把牙根吸收降低到最小程度。
?END?
声明:部分文字、图片等素材来源于网络,爱口腔小编整理。我们的目的只在于学习分享,在此感谢原创作者分享。如涉及内容与版权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图片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