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平型吸收为最常见的吸收形式,牙槽间隔、唇颊侧或舌侧的嵴顶边缘从嵴顶向根端方向呈水平吸收,使牙槽嵴高度降低,通常形成骨上袋。同一牙四周的破坏程度不一定相等。
2、垂直型吸收牙槽骨发生垂直或斜行吸收,与牙根面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骨缺损,牙槽嵴高度降低不多,但牙根周围的骨吸收较多。此型吸收大多形成骨下袋。
3、凹坑状吸收指牙槽间隔的骨嵴顶吸收,其中央部分破坏迅速,而颊舌侧骨质仍保留,形成弹坑状或火山口状缺损。一般牙周炎患者凹坑状骨吸收约占全部骨缺损的35.2%,在下颌牙齿约占62%,后牙约为前牙的2倍。
4、其他形式的骨变化反波浪形骨吸收等。
(二)牙周病的X线片结果判读
1.成人牙周炎
表现为水平型牙槽骨吸收,X线片主要显示牙齿近远中的骨质情况,牙槽嵴顶的密质骨消失,前牙牙槽嵴变平,后牙呈凹陷,且牙槽嵴边缘不光滑,上部骨纹理稀疏紊乱。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超过2mm,则可认为有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吸收一般按吸收区占牙根长度的比例来描述,通常分为三度:
I度:牙槽骨吸收在牙根的颈1/3以内。
Ⅱ度: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1/3,但在根长2/3以内,或吸收达根长的1/2。
Ⅲ度:牙槽骨吸收占根长的2/3以上。
注意:如x线片看到牙槽嵴高度虽已降低,但吸收的边缘整齐,骨嵴顶端致密呈白线状,骨小梁致密且排列整齐,则表明牙槽骨的破坏已停止或修复。
2.青少年牙周炎
(1)局限型
第一磨牙的近远中均有垂直型骨吸收,形成典型的“弧形吸收”。在切牙区多为水平型骨吸收。有的还可见牙周膜间隙增宽,硬骨板模糊;骨小梁疏松等。
(2)弥散型
主要表现为全中牙槽骨广泛吸收,骨小梁紊乱模糊、骨髓腔增大,牙周膜间隙增宽,骨硬板消失。
3.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在一段时间内,可连续观察到全口牙槽骨吸收破坏广泛,进展迅速,而得一磨牙和切牙区的牙槽骨吸收并不一定比其他外牙槽骨吸收严重。X线检查作为对照观察,可了解骨质破坏情况。
4.青春前期牙周炎
X线检查可发现牙槽骨呈不同程度的水平吸收,破坏速度很快。局限型只侵犯少数乳牙,部位不定,不伴有全身症状,骨破坏的速度比弥散型缓慢。
四、阻生智齿牙片由于牙槽骨位置不够或周围存在阻力,不能萌出至正常位置的第三磨牙,称为阻生智齿。X线检查对阻生牙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其目的是为了了解:
1.阻生智齿的位置低位或高位阻生;部分或完全阻生;软组织内或骨内阻生。
2.阻生智齿的方向前倾或后倾位;水平或垂直位;侧向或颊舌向阻生。
3.阻生智齿本身状况有无龋齿、龋坏程度或根尖炎症等。
4.阻生智齿与邻牙的关系邻牙是否与阻生牙位置紧密,是否有龋坏或根尖周感染,牙槽骨的吸收程度,牙根尖是否吸收。
5.牙根数目及形态牙根有无弯曲,根尖是否增生肥大,牙根与颌骨有无粘连。牙根分叉的大小,牙根长短粗细。
6.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和磨牙后间隙的大小等,有利于正确判断凿骨间隙的多少。
五、正常全口曲面断层片正常全口曲面断层片分为上颌、下颌、全口牙位三种位置,其中以全口曲面断层片最为常见。
全口曲面断层片可以在一张胶片上显示双侧上、下颌骨,上颌窦、颞下颌关节及全口牙齿等,即全口牙齿及整个颌骨被平面展开于曲面断层片,下颌骨升支髁状突、喙突、下颌孔、行向前下的下颌管、前磨牙区根尖下方的颏孔均能显示。
上牙根尖上方的横行致密影像为硬腭。硬腭正中上方密度低的影像为鼻腔,颧骨、颧弓影像也可部分显示。颌骨中央有时可见纵行致密影,为颈椎投影重叠所致。
全口曲面断层片常用于观察上下颌骨肿瘤、外伤、炎症、畸形等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下颌位曲面断层片和上颌位曲面断层片则分别主要用于观察下颌或上颌的病损,其所显示的相应影像常可比在全口牙位曲面断层片上更为清楚。
书籍推荐书名:口腔种植影像学
定价:.00元
目录:
第一章:口腔种植影像学概论
第二章:种植解剖学
第三章:种植术前的影像学评价
第四章:影像学在口腔种植临床中的应用
第五章:第三方软件在种植手术中的应用
第六章:种植支抗
第七章:口腔临床种植常见的并发症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牙医,保持对专业知识的渴望,以饥饿的态度,一路前行!感谢您的阅读和分享,做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让更多人受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