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如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正常,则在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颊沟,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舌尖则接触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中央窝内,通常称为中性(牙合)。如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颊沟的近中,则称为远中错(牙合),或安氏Ⅱ类错(牙合)。反之,如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则称为近中错(牙合),或安氏Ⅲ类错(牙合)。
5、B
覆盖、覆(牙合)的生理意义:①因上牙弓大于下牙弓,便于下颌进行咀嚼运动时,保持he接触关系,从而有利于提高咀嚼效能;②因上牙弓的切缘与颊尖覆盖着下牙弓的切缘与颊尖,使唇、颊侧软组织得到保护,而不致咬伤。同时在牙弓的舌侧,由于下颌牙的舌尖反覆盖着上颌牙的舌尖,这样又可保护舌的边缘不被咬伤。故选B。
6、C
横(牙合)曲线又称Wilson曲线。上颌两侧磨牙在牙槽中的位置均略向颊侧倾斜,使舌尖的位置低于颊尖,因此连接两侧同名磨牙的颊尖、舌尖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称横(牙合)曲线。同样,在下颌可以形成凹向上横(牙合)曲线。虽然,下颌磨牙向舌侧倾斜,但其舌尖较高,故横(牙合)曲线不很明显。
7、B
Spee曲线:它是连接下颌切牙的切嵴、尖牙的牙尖以及前磨牙、磨牙的颊尖所形成的一条向上凹的曲线。该曲线在切牙段较平,自尖牙起向后则逐渐降低。于第一磨牙远颊尖处为最低点,往后又逐渐升高。它表明下颌牙弓的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有规律的凹面;表示在同一下颌牙列中,各牙的上下位置不在一个平面。
8、D
替牙期间的特点
约在6岁时,第一恒磨牙萌出,即为替牙期的开始。约至12岁时,乳牙全部为恒牙所替换,即为替牙期的结束。故从6~12岁,皆属替牙期,替牙期间的特点常表现为暂时性错,此类错在的发育过程中常可自行调整为正常。
1.中切牙间间隙:左、右中切牙之间往往有一间隙,待切牙继续萌出,间隙逐渐消失,切牙位置转为正常。
2.侧切牙歪斜:左、右上颌尖牙在颌骨内发育时,每因颌弓增长不足,致使尖牙胚挤压侧切牙根,使侧切牙根向近中倾斜,而牙冠则向侧方歪斜。待尖牙萌出以后,侧切牙根部才不再受挤压,同时牙槽骨又有所增长,侧切牙的牙体长轴可以恢复正常。
3.前牙拥挤:恒切牙初萌时,可能显示拥挤状态,随着颌骨的长大,恒牙列逐渐排齐,牙弓规则。若在颌骨发育完全之后,牙列仍是拥挤的,即属异常。
4.磨牙关系偏远中:在建初期,上下颌第一磨牙的关系为远中,到第二乳磨牙脱落后,下颌第一磨牙逐渐向近中移动,成为中性(上下颌第一磨牙正常关系)。
5.暂时性深覆(牙合):前牙也可有暂时性深覆现象,随着恒牙的继续萌出,以及颌骨的生长,前牙的深覆可逐渐成为正常覆(牙合)。
9、D
乳牙期间的(牙合)特点:完整的乳牙约在2岁半时建成。从2岁半至6岁,皆属乳(牙合)时期。
1.从2岁半至4岁期间的特征为
(1)牙排列紧密而无间隙。
(2)切缘及面尚无显著磨耗。
(3)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
2.4~6岁期间的特征是
(1)牙排列不紧密,前牙间隙逐渐形成。
(2)牙的切缘及(牙合)面产生显著磨耗。
(3)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颌第二乳磨牙的稍前方。
10、B
下颌姿势位指端坐或直立,且不说话、不吞咽、不咀嚼时,下颌所处的位置.三种基本颌位中,它的稳定性是最差的.也称息止颌位或休息位.它与牙尖交错位在垂直距离上相差1.0-3.0mm,也就是说在垂直距离上牙尖交错位加上1.0-3.0mm就是下颌姿势位,换句话说就是息止合间隙就是1.0-3.0mm。
不当你的世界只作你的肩膀
达成医考小程序
点击领取题库,资料!
试题
模拟卷
pk赛
精华资料
等你咯
药师码头
百万药师的学习港湾。
乡医学堂
乡村医生的专属课堂。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方法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