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宝宝的妈妈常常因为看到别人家的宝宝长牙了,自己的宝宝没有长牙而着急,如果宝宝出现爱流口水,喜欢咬硬的东西,哺乳时可能还会咬妈妈的乳头,睡眠不安,那是宝宝在提示你:我要长牙了!正确添加辅食可以为宝宝牙齿萌发提供必要的营养。当然,牙齿生长缓慢并非缺乏营养那么简单,下面我们就来解读一下宝宝“牙语”吧!
一、宝宝什么时候开始长牙?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口健康、洁白而整齐的牙齿,而牙齿的萌出是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哦!因此,有关牙齿的萌出、伴随的症状、及牙齿护理方面的知识就变得尤为重要。下面,儿童口腔科专家将针对“小牙牙”的各种学问做出解答,希望对年轻的爸妈有所帮助。
孩子出生时,口腔内没有牙齿,出生后约6个月,下颌中切牙开始萌出,直到2岁半乳牙全部萌出。宝宝出生后1年内(1.5个月~11个月)所有乳牙釉质矿化完成,出生后2年内(6个月~24个月)所有乳牙萌出。因此,出生后1年内,如果孩子出现全身或局部紊乱疾病,将影响乳牙釉质的发育,导致牙齿发育缺陷,易患龋齿。
牙齿萌出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有的孩子牙齿萌出偏早、有的孩子偏晚,但只要在个体差异的范围内,就是正常的。
二、乳牙萌出时间与顺序1中切牙:下颌6个月、上颌7个半月2侧切牙:下颌7个月、上颌9个月3第一乳磨牙:下颌12个月、上颌14个月4犬牙:下颌16个月、上颌18个月5第二乳磨牙:下颌20个月、上颌2岁有的孩子会有个别牙齿的萌出顺序颠倒,但最终并不影响牙齿的排列,无需处理。
三、宝宝长牙的5大不适症及其护理宝宝坐立不安?脾气不好?睡不着?不要以为这是大人的专利病。宝宝也会因为一些原因而产生上述的迹象。除此之外,宝宝还会有其他症状,例如:流口水、牙床红肿等等。如果宝宝出现以上的症状,那么宝宝很可能是开始长牙齿了。宝宝第一次长牙齿,可能是初为人母的你的第一个真正挑战。当宝宝的小牙齿开始不断挣扎着“冒头”的时候,宝宝也会感到“煎熬”,这可能对你产生挑战哦。
1.流口水口水多,经常流的满嘴满脸都湿湿的恐怕是每个长牙期宝宝经常出现的情景。随着第一颗牙齿的萌出,刺激了牙龈神经,从而引起唾液腺分泌增加,再加上宝宝的吞咽功能还不完善,分泌的口水自然只能流淌而出。宝宝流口水是正常的现象,不用过分担心,等到一周岁左右,随着口腔深度增加,吞咽功能的完善,流口水现象会慢慢消失,不过这个时期的护理工作还是必不可少。
▍护理小贴士①及时帮宝宝擦干净口水,因为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会造成皮肤发红,甚至糜烂、脱皮。可以准备一块柔软的棉布,擦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柔,因为留口水的地方皮肤比较娇嫩,如果动作太重,容易擦破皮肤引起感染。
②准备一个小围嘴围在宝宝的脖子上接纳宝宝流的口水,以免口水弄湿衣服。
③如果流口水的地方有发红的现象,那么可以涂抹一点有收敛作用的药膏,尤其是嘴角部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口水对皮肤的刺激性,保护宝宝的皮肤。不过如果皮肤已经有点溃烂,则不宜自己用药,医院看医生。
2.拉肚子少数宝宝在长牙的时候会出现拉肚子等异常现象,这些症状不是每个宝宝都会有,也不会自己消失,医院检查一下,对症下药。
▍护理小贴士①母乳或者配方乳中含有乳糖和碳水化合物,是细菌存活的能量来源,所以不要以为小宝宝就不用刷牙,也不要怕麻烦,每次给宝宝喂养完毕用温水擦拭宝宝的牙齿和牙龈。也可以在喂养后让宝宝喝一口水,就当作漱口,也能起到清洁的作用。
②清洁口腔的姿势:妈妈坐在椅子上,把宝宝抱在腿上,让宝宝的头稍微往后仰,然后用干净的纱布蘸点清水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龈跟长出来的牙齿。目前市场上有专门针对这个年龄段宝宝使用的套在手指上的牙刷,也可以用来清洁牙齿。
③清洁口腔的时间:每次喂养完都要清洁口腔或者让宝宝漱口,每天早晚清洁一定要非常认真仔细,尤其是晚上临睡前那一次清洁。3.烦躁出牙前的宝宝出现啼哭、烦躁不安等症状时,一般只要让宝宝咬磨牙棒,转移其注意力,通常会安静下来。另外,还可以在宝宝出牙时给他做脸部按摩,以放松脸部肌肉,也可起达到较好的效果。
4.发烧只要体温不超过38℃,且精神好、食欲旺盛,就无需特殊处理,让宝宝多喝些开水就行了;如果体温超过38.5℃,并伴有烦躁哭闹、拒奶等现象,则应及时就诊。
5.牙龈痒因为牙齿萌出时对牙龈神经造成的刺激,宝宝的牙龈会有些不适,比如牙龈痒、牙龈疼痛等,甚至有些宝宝喜欢把东西放进嘴巴里面咬。这些都是牙齿惹的祸,等到牙齿都长出来,这些症状自然就会消失。不过爸爸妈妈们还是可以采用一些小办法来缓解长牙带来的不适。
▍护理小贴士①每天用纱布蘸点凉水擦拭宝宝的牙龈,如果是夏天,可以用棉纱布包一小块冰块给宝宝冷敷一下,能够暂时缓解长牙带来的不适。
②进行牙床训练。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牙胶之类的产品,就是为了缓解宝宝牙齿不适而设计的,可以买一些牙胶或磨牙棒之类的产品让宝宝咬,一来可以缓解不适,二来还能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一举两得。
③因为牙龈不适,宝宝可能会咬自己的嘴唇和舌头,甚至在喂母乳的时候咬妈妈的乳头,这样不但会咬伤自己,还会影响牙齿的生长,引起龅牙。妈妈应该多留心宝宝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宝宝咬嘴唇就要及时制止。如果宝宝咬着不肯放也不能硬来,可以轻轻挠挠宝宝的小嘴唇使他松开。
四、宝宝长牙期间可能出现的4种异常▍1.乳牙早萌——诞生牙和新生牙
孩子出生时就有牙齿萌出,称为“诞生牙”。出生后1个月内,就有乳牙萌出,称为“新生牙”。诞生牙和新生牙多见于下颌乳中切牙。这些牙齿多数没有牙根或牙根短小,有的极度松动。由于诞生牙和新生牙有影响婴儿哺乳及脱落后被婴儿吸入气管的危险,所以常常被拔除。
如果诞生牙和新生牙不松动或松动不明显,在吮乳时,由于下切牙对舌系带的摩擦造成舌系带的创伤性溃疡。在此情况下,可以改变喂养方式,用汤匙喂养、调磨或拔除患牙。
早萌乳牙应与上皮珠鉴别。上皮珠是新生儿牙槽黏膜上出现的角质珠,是类似牙齿的白色球状物,米粒大小,可出现一个、数个至数十个。上皮珠是牙板上皮剩余所形成的角化物,并非真正的牙齿,可自行脱落,非牙齿的过早萌出。
▍2.乳牙萌出过迟
婴儿出生后1年内,萌出第一颗乳牙,均属正常范围。如果超过1周岁,甚至1岁半后仍未见第一颗乳牙萌出,超过3周岁乳牙尚未全部萌出为乳牙迟萌。此时需查找原因,排除是否有“无牙畸形”。个别乳牙萌出过迟较少见,全口或多数乳牙萌出过迟或萌出困难多与全身因素有关。如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营养缺乏等,佝偻病患儿的乳牙能迟至出生后14~15个月才开始萌出,并往往伴有牙齿发育缺陷。遇到这种异常情况,应进行临床咨询。
▍3.萌出性龈炎
是乳牙萌出时常见的暂时性牙龈炎。沿牙冠的牙龈组织充血,但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随着牙齿的萌出而渐渐自愈。萌出性龈炎多是由于牙齿萌出时,牙龈常有异样感,使孩子用手指、玩具等触摸或咬嚼,导致牙龈黏膜擦伤。
▍4.萌出性囊肿
乳牙萌出前,临床上有时可见覆盖牙的黏膜局部肿胀,呈青紫色,内含组织液和血液,有萌出性囊肿之称。一般不会影响牙齿的萌出,若萌出受阻,则需去除部分组织,使牙冠外露。
乳牙萌出过程中,如果确实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建议家长进行临床专科咨询。
五、让宝宝顺利度过长牙期的护理方法宝宝刚出生的第一年中会面临一个重要的“特殊时期”,即长牙期。这个特殊时期会造成宝宝的不适及父母的困扰。本文将针对长牙期的生理特点,提供了护理方法。
宝宝的每个成长的阶段能带来喜悦,也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尤其是宝宝刚出生的第一年中通常会面临一些“特殊时期”,包括长牙期、厌奶期、生病期、打完预防针期、学爬期、睡眠颠倒期,每个特殊时期都可能造成宝宝的不适及父母的困扰。本文将针对这些特殊生理时期,提供护理方法。
1给予适当“器具”在长牙时期,一般宝宝会喜欢咬硬的东西,为防止宝宝乱抓乱咬,父母可以为他准备固齿器;食用胡萝卜、苹果或稍有硬度的蔬菜时,父母须小心不要让宝宝咬太多而被噎到。平时也要注意不要让宝宝拿到硬币、花生、小玩具等易吞入的东西,以避免宝宝将它们放入口中,不小心哽在喉咙。
2准备冰冻、柔软的食物如果宝宝不愿意吃东西、没有胃口,则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较冰冻、柔软的食物。
3按摩宝宝牙床父母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摩一下宝宝红肿的牙肉,如此可让宝宝觉得较舒适。
4适时的呵护与关怀在刚开始长牙期间,宝宝更需要父母的呵护及关怀,如此可缓和宝宝的情绪,让宝宝感觉温暖与舒适。
-TheEnd-
解决家长烦恼,助力宝宝成长!每天上午9:00-10:00,锁定FM90.0长春生活故事广播的《天天育儿经》栏目,跟育儿专家学习育儿知识,与各位家长分享育儿经验!同时可以通过手机下载蜻蜓FM,搜索FM90.0长春生活故事广播,点击收听节目直播或回听节目往期内容。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