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本正经的吐槽君。
作为一个刚从大学毕业,就从事保险行业十年的“资深保险人”。
我从来没有向熟人或亲戚,推荐和销售过保险。
甚至大多数的亲戚朋友,压根都不知道我从事保险行业。
就算追问起,我也只是简单讲讲保险知识,给出一些挑选的意见。
有的朋友看到这里可能会想:
“好呀!我就知道保险是骗人的,你都不敢推荐给亲戚朋友,就拿我们开刀!”
哈哈哈,并不是~
我和逗逗酱,包括家中的父母,保险都是武装到牙齿的。
我老丈人,今年更是因为保险,节省了几十万的治疗费用。
所以本身不存在什么“因为保险垃圾不敢推荐给亲戚朋友”的情况。
那到底是因为啥呢?
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且听我慢慢说。
1.
第一个原因,保险其实是一个很私密的金融产品。
平时隔着手机和大家交流,以保险经纪人的立场,一切从专业角度考量,不存在任何问题。
就像医生看病一样,患者没有长幼男女,统统只是患者。
但真到了和亲戚朋友线下交流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尴尬。
比如重疾险。
健康告知总是绕不过去的问题。
平常的一些疾病倒还好,一旦涉及到一些私密问题,妥妥社死。
你能想象我线下和亲戚朋友,张嘴就是卵巢囊肿(常见女性病),闭嘴就是痔疮肛瘘的场面嘛(十男九痔)?
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再比如说寿险。
要问到家庭收入,男方女方收入结构,家庭贷款,未来规划等等。
想象一下如下画面:
“舅舅,你和舅妈每年挣多少钱啊?”
“家里的贷款还清了么?”
“未来准不准备给我要一个表弟呀?”
Emmm,我很怀疑这个亲戚还能不能做下去……
而这种情况,越专业,遇到的可能性就越高。
PS:这也是为啥线下代理人喜欢杀熟的一个原因,啥也不管,交钱买保险就完事了……
虽然我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不会将这些事情外传,但这些“秘密”难免会成为每次见面时的小尴尬。
而平时跟大家隔着手机聊天,这些问题就根本不存在了~
2.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不想让亲戚朋友觉得我在“杀熟”。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样,反正我在生活中,找朋友买东西,都会带着比平时更高的期望。
而一旦真实到手的情况,并没有如我预期的那样完美。
我就会在心中嘀咕:
“我是不是被杀熟了,是不是这哥们儿没把我当做自己人。”
这种事遇到过很多次,找朋友帮做屋顶防水的时候如此,让哥们帮忙组装电脑的时候也是如此。
当然,我也清楚这是我自己的毛病,得治。
但我一想到,连我这种比较理性的人都会如此,那其实大部分人也大抵是如此的。
我就瞬间没有了给熟人推荐保险的兴趣……
尤其大部分消费型保险,还是一种射幸合同。
说难听点,就是花钱买一份保障,买一个理赔的机会。
到期之后,如果没有理赔就彻底消费掉了。
这本来是非常公平合理的,一种以小博大的理财方式。
但带着“熟人期许”来看这件事,可能就变成了:
“为啥他不给我推荐能返本的保险,是不是欺负我不懂在杀熟?”
说实话,如果不是理智的明白人,将来很难不被埋怨。
那可就真真的连,亲戚朋友都没得做了。
可以·但没必要~
3.
最后一个原因嘛,就跟我个人性格有一些关系。
我比较不能接受“不信任”,或者说不能接受身边的人对我的不信任。
经常会有粉丝朋友拿着别处看到产品,问我说:
“这个和你推荐给我的产品,哪个好呀?”
完全理解!
你我还未深交,也未曾面对面交心,想要一个客观的分析再正常不过。
货比三家才能买到好产品。
但我完全不能接受,一个亲戚朋友,拿着不知道从哪个线下代理人淘来的产品,带着怀疑的眼神问我:
“这个和你推荐给我的产品,哪个好呀?”
难免会给我一种“我们这些年白相处了,你竟然不信任我”的感觉。
如果再加一句:
“为啥别人的产品能返钱,你的不能呢?”
我可能真的会以头抢地……
PS:不知道为啥不能买返还型保险的,可以戳《为什么不推荐购买返还型保险?》。
所以自知“玻璃心”的我,还是很有自觉的从不跟身边人提起保险的事。
只是悄悄摸摸的,给我和逗逗酱双方父母配上了保险。
至于为啥悄悄摸摸?
因为以后一旦没有理赔,他们又要埋怨我乱花钱了。
麻烦的很!
我是吐槽君,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