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萌出期已过而仍在颌骨组织中未能萌出的牙齿称为埋伏牙。
1.牙胚原位错误牙胚距萌出点过远或位置异常。
2.萌出障碍因邻牙畸形、乳牙早失使间隙缩小,额外牙的阻碍、幼儿期颌骨感染或外伤等所致。
3.全身性因素遗传因素或内分泌障碍,如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症患者常有多个埋伏牙。
埋伏牙与其周围组织之间存在牙囊组织,一般是无炎症的。埋伏牙有一种向牙齿胎面及切端方向移动的自然趋势,遇到阻碍时则产生压力。埋伏一段时间之后,牙冠釉质表面的成釉上皮会萎缩消失,其上可能有来自牙囊的牙骨质沉积。偶见埋伏牙的牙体组织发生置换性吸收,易误认为龋齿。
病因1.人类咀嚼器官的退化造成牙量大于骨量,临床上常见为第三磨牙及上尖牙的阻生。
2.乳牙早失引起,尤其是乳磨牙早失造成向近中移动,引起垂直埋伏阻生。由于替换时间最晚,致其近中腭向倾斜阻生。
3.牙胚位于上颌窦的前壁或眼眶下面,位置较高,萌出路径较长。
4.由上颌侧切牙的牙根过短或缺失引起3的萌出位置异常,腭向异位的可能性增加2.4倍。
5.乳牙滞留,乳牙残根,多生牙,先天牙胚受损,牙齿萌出顺序异常,牙冠囊肿,牙瘤,牙龈纤维增生,牙根早熟,恒牙萌出道上有致密的骨质形成。
6.颌骨或基骨发育不足引起。
7.全身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功能不足或佝偻病,发热性疾病,不规则的肌肉压力均可以是阻生牙的原因。
危害1.阻生牙致牙弓形态的不完整,不对称,中线偏移。
2.上牙的缺失引起上颌尖牙保护颌的缺失,妨碍正畸治疗,引起骨粘连,牙根外吸收,以及在外伤时的牙槽突骨折。
3.尖牙异位萌出引起侧切或中切牙的牙根吸收,影响咀嚼功能,影响颌骨发育,对全身的影响,各种炎性反应,头痛或神经痛。
案例描述
“活了快30年,竟然不知道自己少了2颗牙齿”,28岁的赵小姐在拍完口腔全景片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如下图所示:红色框起来区域为2颗埋伏牙,其中一颗已形成含牙囊肿。
据赵小姐描述,2颗埋伏牙及囊肿平日无明显不适症状,是因为2颗门牙轻微外龅、扭转到院咨询牙齿矫正,拍完全景片之后无意间发现,这让赵小姐大吃一惊!某口腔院长表示,牙齿萌出期已过而仍在颌骨组织中未能萌出的牙齿称为埋伏牙,而含牙囊肿多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多来自单个牙胚,临床上见囊肿含一个牙;也可来自多个牙胚,临床上囊肿含多个牙,赵小姐的正是单个牙胚囊肿。
由于病情比较复杂,在院长的要求下,赵小姐接受了术前CT断层扫描,准确评估埋伏牙生长层次、位置及立体骨质状况,片子出来后,院长与科室内多名专家进行了分析讨论,最终确定了手术时间及方案,局麻下行埋伏牙拔除术+囊肿刮治术。在次日上午10点钟,手术正式开始了。为了减少创伤,最大程度的保留患者的骨质和减少术后肿胀疼痛,院长采用唇龈沟径路,微创去骨,同时耐心的用微创拔牙器械慢慢扩展间隙,小心翼翼的操作,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埋伏牙终于被完整取出,同时打开囊腔,彻底去除了受感染囊壁组织。
手术结束了,患者和家人都很高兴,院长虽然疲累,但是看到他们开心的笑脸后,心中也很欣慰,相信经过下一步完善的正畸治疗后,赵小姐一定能够如她所愿,拥有一口整齐漂亮的牙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