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生牙VS新生牙
1.什么是胎生牙?什么是新生牙?
胎生牙(nataltooth)出生时已萌出的牙,又称诞生牙或初生儿牙,生后28天内萌出的牙称新生儿牙,都是属于乳牙早萌而非正常时间段萌出的情况。临床上胎生牙和新生牙都相当少见,一旦发现新生儿乳牙早萌,一定要及时检查处理。胎生牙与新生牙除了在萌出时间上的差异,在其他表现上以及治疗手段上相同,为表述简洁,以下将胎生牙和新生牙统一称作胎生牙。
2.胎生牙常见吗?
较少见,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一,不同种族、地域发病率有所差异。据文献报道,胎生牙总发病率为0.96‰,朝鲜族为1.65‰,汉族为0.31‰,汉族和朝鲜族儿童的诞生牙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
3.马牙和胎生牙是一种病吗?
不是一种,马牙是一种俗称,是指新生儿出生时,在牙龈上可见针头大小的白色突起(不是牙体组织),它是由牙齿发育过程中的牙板的残留上皮(牙齿形成的初始组织结构)角化而成,体积是非常小的,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自行脱落,不需要任何处理,在有些地区,会有人因为不知道马牙的原因,会用锐器挑开马牙,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而胎生牙是异常时间段的乳牙萌出,常需要产科和牙科的处理和护理,不正确的处理和不处理都可能造成一定的感染等其他问题。
4.胎生牙有哪些表现?
1)常见部位:婴儿出生时口腔内已有的牙齿,多见于一侧下颌乳中切牙,极少数左右乳中切牙同时萌出。
2)常见症状:胎生牙多数是正常乳牙,少数是多生牙。①临床上可见的大部分胎生牙都是牙冠形态基本正常,但牙釉质、牙本质菲薄,且钙化不良,呈空壳状牙冠,牙根尚未发育或发育很少,且与黏骨膜粘连而无牙槽骨支持,牙齿松动明显,影响患儿吮吸,一旦脱落有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的危险;②部分胎生牙在临床也可表现的接近正常时间段内萌出的乳牙,松动不明显且有一定的牙根形成。
3)伴随症状:一般出现胎生牙的患儿在出生后产科进行早吸吮时会哭闹,并且乳头衔接不好,母亲亦感乳头有不适,检查可发现患儿局部牙龈红肿,一般发现和处理及时,不感染不会出现全身症状。
5.胎生牙可能会造成哪些严重后果?
正常的情况下,新生儿的嘴里是看不到长出的牙齿的。诞生牙就是正常乳牙的过早萌出。
①由于萌出太早,多数牙根尚未发育,常常是软软的,并很松动。如果因极度松动影响婴儿哺乳或有可能脱落而被婴儿吸入气管造成危险时。
②由于牙齿较松动反复的摩擦,它可引起舌腹溃疡及牙齿周围软组织创伤和炎症,可并发感染,危及下颌牙齿、下颌骨及其颌面部的正常发育;甚至胎生牙自行脱落,发生误吸,可引起生命危险。
6.胎生牙的病因为何?
其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相关报道少见,相关的外文文献也特别罕见。目前认为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由于乳牙牙胚距口腔黏膜很近而过早萌出。
②牙齿在萌出前一般有牙囊包裹,包裹牙胚的牙囊菲薄或缺失可能导致乳牙早萌。
③牙胚充血及牙胚周围组织炎症,促进牙胚异常急速生长而过早萌出。
④遗传有关,文献报道的病例中,有的患儿有明确的家族史,故认为遗传的可能性更大,通过对其家系的调查发现:每代均有患者,男女均发病,考虑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无进一步研究报道,需继续观察和进行基因方面分析。
7.如何发现胎儿患有胎生牙?胎生牙容易觉察吗?
在产科,新生儿出生时,常规进行呼吸道清理、断脐等处理后,还要常规进行口腔检查。在进行口腔检查时,有的胎生牙会暴露在口腔,较容易发现,有的患儿出现新生牙是在出生后28天内,有时可见牙龈红肿严重并不能见到明显的患牙,就需要更仔细的检查,同时结合哺乳时患儿的哭闹表现,母亲哺乳时候的触硬物不适感,可以发现。当发现诞生牙时,要仔细观察诞生牙的位置、颗数及松动程度,及早报告医师并请专科会诊。
8.胎生牙需要与哪些情况鉴别?
①胎生牙需要与马牙鉴别诊断,两者形成原因、处理方法、治疗结果均不相同,所以作好鉴别诊断,也是正确处理乳牙早萌的关键。②与正常乳牙鉴别,正常乳牙的萌出时间是胎儿出生后六个月,萌出的乳牙不松动,有牙槽骨支持和发育正常的牙根存在。
9.胎生牙的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为何要做这些检查?
①产科检查:新生儿出生后,产科进行口腔和呼吸道检查,以及时发现异常;
②口腔科检查:在产科进行初步检查发现口腔异常时,需要专业的口腔医生会诊进行口腔检查,口腔科进行常规的视、探、触、叩等检查胎生牙的萌出情况,是否具有保留价值。
10.胎生牙要去看哪个科?
口腔科。
11.胎生牙需要住院吗?
不需要拔除的胎生牙不需要住院治疗,需要拔除的胎生牙,如果胎儿的胎生牙未得到早期的处理而出现较为严重的感染情况,需要住院。
12.胎生牙如何治疗?
1)可保留的胎生牙:如果检查发现胎生牙不松动,则应该保留,保留的诞生牙由于多长在下颌,则需要密切观察,乳牙的牙冠已经钙化并已接近口腔黏膜有可能在吸吮时对舌系带造成摩擦而导致溃疡的发生。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调磨诞生牙或改用汤匙喂养,溃疡处涂用药物治疗,避免误吸、误咽。
2)需要拔除的胎生牙:胎生牙牙根未形成,以后也难以发育形成完善的牙根而使牙齿稳固,故牙科医生建议尽早将其拔除,临床上较多见的也是需要拔除的胎生牙。鉴于胎生牙绝大多数很松动没有牙槽骨的支持,可在非麻醉状态下直接、迅速地将牙拔除,拔牙时护理人员注意协助手术区域的暴露,尤其要充分保护嘴唇及舌头免受损伤;拔牙创口常规用细丝线缝合以达到止血、减少创面暴露、促进伤口愈合、避免感染的目的。
13.胎生牙拔出后还会有乳牙萌出吗?
因为胎生牙为正常的早萌乳牙,拔除后相当于乳牙胚已经不存在了,就不会再长,以后可能造成乳牙缺失。
14.胎生牙会影响正常恒牙的萌出吗?
一般来说是不会影响正常恒牙的萌出。正常乳牙的萌出在六个月到两岁半,拔除后缺失部位的乳牙可能会存在其他乳牙异位萌出的情况,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处理,控制间隙,保证正常的合关系,不影响继承恒牙的萌出。
15.可以保留的胎生牙患者在母乳喂养上要注意什么?
①母乳喂养指导:因胎生牙易影响吸吮,又易咬伤母亲乳头,适当的哺喂姿势是成功哺喂母乳和预防乳房受伤的必要条件。首先应指导产妇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一个舒适的姿势,坐、卧都可以。一只手抱住新生儿,另一只手用来支撑自己的乳房,用手移动乳头去触动饥饿的新生儿的嘴角,引发其觅乳反射的产生,一旦其张开嘴巴,这时产妇应很快将新生儿的头部抱靠紧贴胸部,以利新生儿含住整个乳头及乳晕部,切记要注意乳头是放在新生儿的舌头上方,而不是放在新生儿的舌头下面。喂奶结束时,产妇可以将事先干净的一只手指从新生儿嘴角放入,使新生儿口中由负压改变为正压状态,这时抽出乳头可避免乳头受伤或胎生牙自行脱落,从而避免误吸或误咽导致的呛咳或窒息或消化道黏膜损伤及梗阻。
②改变喂养方式:诞生牙可引起舌腹溃疡及牙齿周围软组织出血,为了保证母乳喂养,防止舌系带、舌腹溃疡,可以改用小勺喂奶,以减少直接哺乳时胎生牙的反复前后移动的机械刺激。用小勺喂奶可以观察胎生牙松动及周围软组织情况,并做好记录。如发现牙龈组织的创伤与炎症,报告医师及时予以拔除。
16.需要手术拔除的胎生牙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护理?
术后护理:拔牙后常规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如肌注青霉素等;同时强调口腔伤口的清洁护理,如用1\浓度的洗必泰液及生理盐水交替多次擦洗,尤其注意哺乳后的清洗,密切观察伤口恢复情况,一旦发现局部红肿加剧或有感染倾向,立即报告相关医生作相应处理。术后5-7日拆线,之后继续几日口腔清洁即可完成全部治疗。总之,发现早萌乳牙要尽早外科处理,同时加强新生儿的口腔卫生护理。
17.胎生牙患者在生活上要注意什么?
注意新生儿口腔卫生尤其重要。建议母亲在哺乳后用小勺喂新生儿1~2勺温开水,以减少奶液在口腔中的残留,防止发生感染。
18.胎生牙可以预防吗?
鉴于胎生牙的发生原因并不清楚,因此并没有预防发生的办法。
19.如何防止并发症?
胎生牙并不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疾患,但是对新生儿来说,其抵抗力免疫力均有限,承受身体创伤及感染的能力较差,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而且在后期的护理当中也需要格外的注意口腔的卫生,防止感染。
参考文献:
1.李立国.新生儿诞生牙1例[J].个案,,10(1):.
2.胡冰.新生儿诞生牙的产科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11(32):-.
3.杨春颖,周尚敏.一例胎生牙外科处理前后的护理[J].中国口腔种植学志,,12(6):-.
4.游涛,周启星.诞生牙萌出囊肿1例[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6(4):.
5.CalhounDA,ChristensenRD.Hematopoieticgrowthfactorsinneonatalmedicine:theuseofenterallyadministeredhematopoieticgrowthfactorsintheneonatalintensivecare
unit[J].Clinicsinperinatology,,31(1):-.
6.贾云霞.诞生牙一家系七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9(24).
7.Punthmatharith,B,Buddharat,U,Kamlangdee,T.Comparisonsofneeds,needresponses,andneedresponsesatisfactionofmothersofinfantsin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s[J].JPediatricNursing,,22(6):-.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