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晚期牙囊肿
预防牙囊肿
急性牙囊肿
慢性牙囊肿
牙囊肿治疗
牙囊肿防治

医师考试失分重灾区口腔颌面外科学优秀教

牙及牙槽外科

 牙拔除术   禁忌证   1.心脏病:近期暂缓拔牙   1)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   2)不稳定的或最近才开始的心绞痛;   3)充血性心力衰竭;   4)未控制的心律不齐;   5)未控制的高血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心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接受口腔手术前所必须的。

  2.高血压   以下情况拔牙禁忌证或暂缓拔牙   1)血压>/mmHg。   2)高血压患者有头痛、头晕症状的。   3)高血压患者血压在既往最高水平的。   4)高血压患者血压近期波动较大的。

  3.血液病   (1)贫血:以下情况可以拔牙   1)血红蛋白在80g/L以上,血细胞容积在30%以上。   2)年老或动脉硬化的,血红蛋白应在g/L以上   (2)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以下情况暂缓拔牙:   1)中性粒细胞低于1times;/L   (3)白血病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人经治疗而处于稳定期者,必须拔牙的,应与专科医师合作。   2)急性白血病为拔牙禁忌证

  (4)出血性疾病   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可拔除:血小板在50times;/L以上的,在预防出血及止血情况下。   最好是血小板在times;/L。   拔牙禁忌证或暂缓拔牙: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期。   2)血友病   血友病如必须拔牙时,应补充凝血因子Ⅷ。   当血浆因子Ⅷ的浓度提高到正常的30%时,   可进行拔牙或小手术;提高到正常的60%时,   可行较大手术   

  (总结)   造血系统疾病患者处理   1.控制原发病。   2.创伤小、彻底去除肉芽组织,拔牙后拉拢。   缝合牙龈,拔牙创填塞止血药物。   3.手术后抗感染。   长期抗凝药物治疗者。   不主张停止抗凝药物的治疗,术中术后仔细止血措施。

  4.糖尿病   1)空腹血糖<8.88mmol/L,可拔牙。   2)接受胰岛素治疗者,拔牙在早餐后1~2小时。   3)预防使用抗生素。   5.甲状腺功能亢进   1)脉搏<次/分,基础代谢率+20%以下   2)术前应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麻药中勿加肾上腺素,术后加强抗感染。

  6.肾病   可拔除:慢性肾病于肾功能代偿期,   即内生肌酐清除率>50%,血肌酐<.6umol/L(1.5mg/dl)   禁忌拔牙:肾衰或急性肾炎

  7.肝炎   1)急性肝炎期间不应拔牙;   2)肝炎病员需拔牙时,术前应作凝血酶原时间检查。异常者应于术前2~3日开始,给予足量维生素K及C并给其他保肝药物;术后继续给予;术中还应加用止血药物。   8.感染急性期   1)可拔除:   如感染是牙源性的,已控制局限,拔牙有利于去除病灶和引流,   为发生全身并发症,且易于拔除的牙,可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下拔除。   2)拔牙禁忌症或暂缓拔牙:   1)复杂阻生牙拔除   2)腐败坏死性龈炎、急性传染性口炎

  9.月经期   1)可拔除:   简单牙可以拔除,应防止出血   2)拔牙禁忌症或暂缓拔牙:   可能发生代偿性出血,一般认为应暂缓拔牙。   10.妊娠   1)可拔除:   必须拔除的牙在健康正常妊娠期间都可进行   2)妊娠期4、5、6个月期间安全。   3)麻药不加肾上腺素。   

  11.恶性肿瘤   1)可拔除:   放射治疗前,位于照射部位的患牙,应在放射治疗前至少7~10d拔除或完成治疗。   2)拔牙禁忌证或暂缓拔牙:   1)如牙位于恶性肿瘤中或已被肿瘤累及,单纯拔牙可能激惹肿瘤并引起扩散,应视为禁忌。   2)对位于放疗区内的患牙拔除,应持慎重态度。   3)在放疗后3~5年内不应拔牙,否则可引起放射性骨坏死。   

  术前准备   病人体位   1.上颌牙:地平面45deg;,患者上颌与术者肩部在同一水平   2.下颌牙:地平面平行,与术者肘关节平齐或下颌略低。   3.术者位于患者右前、反握牙钳位于右后方。   4.患者取下所配带的可摘义齿等   牙挺的工作原理   杠杆、轮轴、楔原理   

  牙挺的使用注意事项   1.绝不能以邻牙作支点,除非邻牙亦需同时拔除。   2.除拔除阻生牙或颊侧需去骨者外,龈缘水平处的颊侧骨不应作为支点。   3.龈缘水平处的舌侧骨板,也不应作为支点。   4.必须以手指保护,以防牙挺滑脱。   5.用力必须有控制,挺刃的用力方向必须正确   

  牙钳的放置要求   1.钳喙长轴与牙长轴平行   2.钳喙尽量向下放至牙颈部   3.钳喙弧面与牙面紧贴      

  拔牙基本步骤   1.分离牙龈   2.挺松牙齿   3.安放拔牙钳   4.患牙脱位   5.拔除牙的检查及拔牙创的处理   6.拔牙后注意事项      1.分离牙龈   核对患牙、分离至牙槽嵴顶,防止牙龈撕裂,先唇舌侧后邻面   2.挺松牙齿   1)放置位置:   近中颊侧牙槽骨   舌侧原则不安放   邻牙不能作为支点   2)三种力学交替使用   左手保护   用力控制   

  3.安放牙钳   1)必须正确选用拔牙钳。   2)钳喙的长轴必须与牙长轴平行。   安放时,钳喙应紧贴牙面滑入牙颈部。   3)钳喙的位置必须在牙根部,并尽可能插向根方,而不是置于牙冠釉质上。   4)肯定钳喙未侵犯邻牙,预防邻牙损伤。   5)再次核对牙位,以免发生错误。   

  4.患牙脱位   1)摇动:   扩大牙槽窝,忌暴力。   先向唇、颊、后舌、腭。   2)扭转:适用于上颌。   3)牵引脱位:   最后步骤,阻力最小。   交替使用上述方式。   注意对邻牙及对(牙合)牙保护   多个牙:从最后牙位开始、先难后易;上下颌牙同时拔,先下后上。   

  拔牙后检查与拔牙创处理   1.牙脱位后检查牙根是否完整   2.断根的诊断:声音、平整光亮、X线片   3.刮牙槽窝,去除炎症肉芽   4.牙槽窝复位   5.去除过高的牙槽中隔、骨嵴   

  拔牙后注意事项   1.纱布30min   2.2h后进食,温软为主   3.24h内禁漱口、刷牙   4.勿用舌或尖物刺激创面,避免反复吮吸   5.24h内唾液中有血丝为正常,如吐出新鲜血应就诊   6.1~2d内避免剧烈运动   7.7d后拆线   8.体质差,创伤大,感染创,抗生素   

  各类牙拔除术   可使用旋转力:   1.最适合:上颌1;   2.扭转幅度要小:上颌2、3,下颌3、4;   禁止用旋转力:上颌4、5,下颌1、2,上下颌磨牙;   使用牵引力脱位:上下颌磨牙。   乳牙拔牙创禁忌搔刮以免损伤恒牙胚。   

  牙根拔除术   原则:断根应取出,<5mm无炎症可不取(本科教材)。   根钳拔除法   断根在牙颈部以上,高于牙槽窝高位断根   牙挺取根法   从高侧开始,牙挺必须在牙槽骨和牙根之间   

  多根牙牙根拔除   用丁字挺或三角挺取出,适用于一根取出,其余牙根余留。   分根取根法   适用多根牙断根在根分叉以上,先分根再分别取出。   注意点   1)视野清晰;   2)上颌应避免进入上颌窦;   3)下颌67应避免误入到下牙槽N管。   

  翻瓣去骨取根法   注意点:该方法非首选:损伤大;   牙槽骨缺损多,切透骨膜;不超过   前庭沟,不能在牙龈乳头做纵切口,避免破坏乳头形态   

  阻生牙拔除术   定义:邻牙、骨、软组织障碍萌出困难,下8>上8>上3。   拔除阻生牙适应证:   1.预防第二磨牙牙周破坏;   2.预防龋病;   3.预防冠周炎;   4.预防邻牙牙根吸收。   

  5.预防牙源性囊肿及肿瘤发生   6.预防发生疼痛   7.预防牙列拥挤   

  下颌阻生牙临床分类   1.根据下颌7与下颌升支的距离   2.根据牙的萌出程度分为高、中、低位   3.根据与下颌7的牙体长轴   

  阻力分析与手术设计   1.阻力分析         

  2.手术设计   1)软组织阻力---切开翻瓣法   2)骨组织阻力---去骨法   3)邻牙阻力---阻生牙磨开法、阻生牙劈开法         

  牙拔除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术中并发症   1.晕厥:参照麻醉   2.牙折断   1)钳喙安放时未与牙长轴平行;   2)牙冠有广泛龋坏或死髓牙;   3)牙根外形变异;      

  4)周围骨质因各种原因而过度致密或与牙根粘连;   5)拔牙时用力不当,用力的方向错误或因使用暴力所致。   

  3.软组织损伤   牙龈分离不彻底,牙挺无保护   牙龈撕裂是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4.骨组织损伤   牙槽突骨折,下颌骨骨折   

  5.邻牙、对颌牙损伤   1)邻牙损伤是由于牙钳的钳喙过宽   2)安放牙钳未与牙长轴一致   3)牙挺使用不当,以邻牙作支点造成   4)对颌牙常因牙钳撞击而损伤,易发生于拔除下颌前牙时   

  6.神经损伤   下牙槽神经损伤主要是拔下颌阻生牙引起   7.颞下颌关节损伤   操作时间长、用力不当、习惯性脱位   

  8.断根移位   进入下颌管、舌下间隙、下颌下间隙、上颌窦      

  9.口腔上颌窦交通   口腔与上颌窦相通的临床表现   1)从口腔创面探入深且为空腔   2)捏紧鼻鼓气口腔内有气流感   3)饮水使鼻腔时内有水溢出   4)X线片   

  口腔与上颌窦相通的处理   1.保护好血凝块二周内不能鼓气   2.鼻腔内滴呋麻   3.小穿孔(le;2mm)常规处理   中穿孔(2~6mm)两侧牙龈拉拢缝合   大穿孔(>7mm)邻近组织瓣关闭创口   

  拔牙术后并发症   拔牙后出血   原因:全身性(血液性疾病)   局部性:最常见   1.残留肉芽或异物   2.软组织损伤   3.血块保护不当,小动脉出血   4.感染,继发性出血   5.偶见血管瘤   

  处理:   1.局麻下刮除血凝块、肉芽   2.牙槽骨复位、牙龈拉拢缝合   3.碘仿纱条填塞、止血药物应用   4.抗感染   

  干槽症(重点)   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牙槽骨壁的骨炎或局限性骨髓炎   病因:创伤大,感染,抵抗力低   临床表现:腐败型,非腐败型   1.剧烈疼痛,拔牙后3~4d   2.创面内空虚、无血凝块,暗灰色,假膜覆盖   3.腐败坏死物,臭味(腐败型)   4.骨壁触痛明显,淋巴结肿大,低热   治疗原则:1.止痛,清创消除感染,隔离   2.3%双氧水清创彻底   3.填塞碘仿纱条10天   预防:减少损伤,缩小创面   

     牙槽外科   牙槽突修整术   1.拔牙后1个月   2.牙槽嵴顶上的横切口应偏向唇颊侧   3.勿越过口腔前庭沟   4.尽量不降低牙槽嵴高度,并保持牙槽突顶的圆弧状外形   5.术后一周拆线   

  系带修整术   舌系带修整术   临床表现:   1.发音不清,特别是卷舌音和舌腭音   2.伸舌困难,呈双舌尖或称W形   手术原则   1.手术年龄:2岁为宜   2.手术原则:横形切断、纵形缝合   

  牙移植术   1.自体牙移植术,2.异体牙移植术   牙再植术   牙再植术是将因种种原因脱位的牙经处理后,原位植入牙槽窝内   牙再植后的愈合有三种方式:   牙周膜愈合(最佳)、骨性愈合和纤维性愈合。   再植牙成功的判断标准:疼痛消失,无感染,不松动,牙功能正常,牙龈附着正常。X线片示牙根无异常透射影。行使功能达5年以上,即为成功。

  牙种植外科   牙种植是将人工牙(通常指人工牙根假体)植入牙槽骨内的手术。该植入物称为牙种植体,牙种植体是指为了支持义齿修复的上部结构,用外科手段在上颌或下颌骨内或颌骨上植入   

  种植体的分类   按植入部位区分的有:骨内种植体、骨膜下种植体、黏膜内种植体   按手术方式分为一段式和两段式种植体   临床主要应用的是用骨内种植体   种植材料   钛及钛合金   

  生物学基础   种植体与骨组织间的界面   骨结合:种植体-骨界面的正常愈合即骨结合。   种植体与骨组织间不间隔以任何组织   

  骨结合状态的确认:   1.临床检查种植体无松动,用金属杆叩击时发出清脆声音。   2.X线显示种植体与骨组织紧密贴合无透射间隙。   3.动物实验的组织学显示,成骨细胞的突起包绕附着于种植体表面,骨细胞成熟,界面无结缔组织。   

  牙种植手术(参照拔牙术)   适应证   禁忌证   治疗程序   1.第一期手术    种植体植入缺牙部位的牙槽骨内。   

  2.第二期手术   一期手术后3~4个月(上颌4个月,下颌3个月)   二期手术后14~30天即可取模,制作义齿。   3.复诊   种植义齿修复后,第一年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   以后每年至少复查2次   

  种植体植入术的并发症   1.创口裂开:缝合过紧或过松;   2.出血;   3.下唇麻木;   4.窦腔黏膜穿通;   5.感染、牙龈炎;   

  6.进行性边缘性骨吸收;   7.牙龈增生;   8.种植体创伤;   9.种植体机械折断。   

  效果评估   1.功能好。   2.无麻木,疼痛等不适。   3.自我感觉良好。   4.种植体周围X线无透射区;横行骨吸收不超过1/3,种植体不松动。   5.龈炎可控制。   6.无与种植体相关的感染。   7.对邻牙支持组织无损害。   8.美观。   9.咀嚼效率大于70%。   10.符合上述要求者5年成功率应达到85%以上;10年80%以上。

  效果评估(总结)   1.美观   2.功能   3.骨结合,无炎症;龈炎可控制   4.无不适感,邻牙无损伤   5.长期效果好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病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anzhong.com/ynzzl/98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