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39岁,因"左侧上颌牙区反复疼痛2周"入院,患者主诉自发病来无发热,无鼻塞、打喷嚏、流鼻涕,门诊行CBCT检查示:左侧上颌窦、筛窦内可见密度增高影,密度均匀,周围骨质未见明显破坏,上颌窦下部可见类圆形影像突至上颌窦,腔内可见白色牙体(图1,图2,图3,图4)。门诊以"上颌骨含牙囊肿累及上颌窦(左);筛、上颌窦炎(左)"收入院,患者既往健康,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病、精神疾病史,家族成员中否认类似病史。无吸烟、饮酒史。
图1
CT冠状位显示左侧上颌窦内类圆形高密度影,内有白色牙体
图2
CT冠状位显示左侧上颌窦内密度增高
图3
CT水平位显示左侧上颌窦内类圆形高密度影,内有白色牙体
图4
CT矢状位显示上颌窦后下方白色牙体
二、体格检查
口腔检查:牙体无缺失,无龋坏,牙龈正常。鼻内镜检查示:双侧鼻腔黏膜光滑,左侧鼻甲充血、水肿,可见少量白色分泌物,鼻道通畅,鼻咽部未见明显异常。诊断:1.上颌骨含牙囊肿累及上颌窦(左);2.筛窦、上颌窦炎症(左);3.异位牙。
三、治疗方法
入院后完善血常规、生化、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等常规检查,检查结果无异常,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下左侧上颌窦、筛窦开放术+上颌骨含牙囊肿切除术+异位牙取出术。气管插管全麻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先用呋麻液棉片填塞双侧鼻腔,术中先在23牙体对应的口腔黏膜上方做唇龈沟纵行切口,切口长度约为1.5cm(图5),切开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凿开上颌窦前方骨壁,动力系统磨除部分骨壁,扩大开口,内镜下可见上颌窦内肿物,表面光滑,取部分组织送病理,有胆固醇样液体流出,彻底清除病变组织,生理盐水冲洗术腔,可见上颌窦后上方白色牙体(图6),将异位牙与周围骨质分离,自上颌窦前壁开口处将牙取出,缝合切口。将鼻腔内填塞的棉片取出,先用彭氏电刀电凝左侧钩突黏膜。剥离子切开钩突,开放前筛和上颌窦口,反咬钳咬除上颌窦口前部骨质,扩大开窗口,切吸器彻底清除上颌窦、筛窦内病变组织,予以妥善止血,生理盐水冲洗术腔,否留氏导尿管置于上颌窦内,注生理盐水约10ml,压迫上颌窦窦腔止血,膨胀海绵填塞(扫描文章首页左下角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