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是流传了多少年的俗话。且不说“牙痛不是病”的观念陈旧落后,应该彻底改变,而“痛起来真要命”这一点,的确是牙病患者切身体会的总结。实际上,牙不痛也可能有病,牙痛往往已经是牙病发展到较晚阶段的表现,这一点,必须引起中老年人高度重视。
中老年人牙病有哪几种?应采取什么方法治疗?
1、龋病。口腔科常见的病就是龋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虫牙”。龋病早期只是颜色变黑、质地变软,破坏发展,造成牙体硬组织缺损即可形成龋洞。有些龋洞挺大的牙齿仍然没有自觉症状,只有当龋病发展,涉及到牙髓时,才出现冷、热、酸、甜刺激不适、疼痛等症状。如果能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龋齿,及时充填治疗,不但病人可免遭痛苦、保全患牙,医生治疗也较容易,只须简单的充填治疗即可防止龋病进一步发展。充填治疗可用多种材料,有传统的银汞合金,也有目前发展较快的光固化合树脂,还有玻璃离子类充填材料。可根据条件和具体情况选用。
如果龋病未得到及时治疗,进一步发展,引起牙髓炎即“牙神经发炎”,病人就会感受到较剧烈的牙痛了。典型的牙髓炎的症状是患牙自发性、阵发性疼痛,向头颞部放散,不能准确定位是哪颗牙齿疼痛,遇冷、热刺激疼痛加剧,并常伴有夜间疼痛加剧、不能平卧。出现这种症状时,就一定需要进行牙髓治疗了。
2、牙髓病。牙髓病多数是由龋病发展所致,也可因牙周感染引起逆行性牙髓炎。老年人还可由于磨耗、楔状缺损、隐裂等非龋病所致。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牙髓炎,都是不能自行恢复的。老年人的牙髓炎症状常不典型,尤其是慢性牙髓炎,有时不易与能自行恢复的牙髓充血相区分。采用保存牙髓活组织的治疗方法往往会失败。应特别注意明确诊断,进行彻底的牙髓治疗,也就是所谓的“杀神经”治疗。牙髓治疗比起单纯的充填治疗就复杂多了,往往需要复诊2~3次,甚至更多次才能完成。
3、根尖病。牙髓炎治疗不及时,处理不彻底或牙髓坏死后,炎症继续向根尖方向发展,还会引起根尖周炎。急性根尖周炎的典型症状是牙齿浮起(牙周膜水肿所致),咀嚼接触时会发生剧烈疼痛,与牙髓炎的放散性疼痛不同,根尖周炎疼痛局限,患牙可根据叩诊明确定位,病情严重者可引起急性牙槽脓肿,还可以伴有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急性期的治疗,主要是开髓减压、抗感染。患牙开髓就是在患牙上钻孔,与牙髓腔相通,清理残存牙髓组织,使根尖部炎性渗出或脓液沿根管牙髓腔排出。有根尖脓肿、牙槽脓肿者,还要在脓肿低点施行切开引流术。局部处理同时还应酌情给予全身抗感染和支持治疗。急性期过后,可施行彻底的根管治疗。
根尖周炎表现为慢性过程为咬合隐痛或不适,波及到牙槽骨可形成齿槽瘘管、长期溢脓;或者还可以形成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这些只有经过口腔X线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有些较大的根尖病变,要用外科手术的方法给予治疗。
根尖周炎向周围扩散,还会引起颜面部的间隙感染,形成明显的肿胀、疼痛,再发展还可引起脓毒血症、败血症、骨髓炎等重症,甚至危及人的生命。由此可见,中老年人的牙病应定期检查,及时治疗。因为中老年人全身的抵抗力较年轻人要低,一旦出现较重病症所导致的后果,通常也较严重。认为牙齿迟早要掉,有点毛病不用管它的想法是要不得的。
4.牙周病。牙周病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的口腔疾病。临床特点是牙龈萎缩或增生,形成牙周袋。齿槽骨吸收,致使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牙周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往往是牙菌斑附着、牙石刺激、咬合创伤等局部因素和营养代谢障碍、内分泌不调、系统性疾病等全身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牙周病的彻底根治比较困难,定期检查、洁治、祛除牙石,调整咬合关系,施行手术祛除牙周袋,并辅助以全身支持疗法,对于控制牙周病变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中老年牙齿缺失必须及时修复
人到中老年,难免由于某种原因拔除病牙或者牙齿自行脱落。缺牙数目较少时,对口腔功能造成的影响尚不明显,缺牙数目较多或所缺牙齿较为关键时,就会影响咀嚼、发音等功能,并使中老年人的面容更显衰老。牙列缺损或牙列完全缺失,作为一种不正常的病态,也应尽早予以矫治。这样不但有利于恢复功能、改善面容,也有利于维持存留牙的正常位置,减轻存留牙的负担,保持口腔健康。
有些中老年人缺牙较多以后,不及时矫治,会出现牙槽骨吸收、存留牙倾斜、过长、下垂错位等情况。等到影响功能明显,想镶牙时,这些情况会给修复工作带来很多麻烦,有时不得不拔掉更多的牙齿才能镶牙。还有些中老年人许多牙齿破坏严重,形成残冠、残根,应该拔除后镶牙,但由于全身健康情况或医疗条件较差不允许拔牙,或本人不愿拔牙而延误了治疗,时间久了也会给日后的修复带来许多困难。所以,希望中老年朋友都能重视自己的口腔健康,有牙病要早治,缺失牙要早镶,以利于健康长寿。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白癜风症状及治疗儿童白癜风该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