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晚期牙囊肿
预防牙囊肿
急性牙囊肿
慢性牙囊肿
牙囊肿治疗
牙囊肿防治

牙源性粘液瘤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牙源性粘液瘤

1.概述

颌骨内的少见的肿瘤,占牙源性肿瘤的4.31%。主要发生于青壮年人,20—30岁多见,很少发生于10岁以前和50岁以后。性别无明显差异。肿瘤多见于下颌磨牙区和前磨牙区,常伴有缺牙和埋伏牙。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局部颌骨有膨胀。

▲有时肿瘤内出现中等量的胶原纤维,称纤维粘液瘤(myxofibroma)。▲在牙源性粘液瘤中有两种酸性粘多糖。大量的透明质酸(hyaluranicacid),少量的硫酸软骨素(Chondritinsulfate),透明质酸是肿瘤行为的主要因素。2.生物学特点:

肿瘤生长缓慢,浸润骨组织;有时穿透骨皮质到达邻近的软组织内;不发生转移。

由于肿瘤浸润性生长,再加之肿瘤呈胶冻状,较脆,手术后很容易复发。有人统计,保守的外科治疗,复发率为25%。

3.发生部位:

骨的粘液瘤主要发生在颌骨中,而且肿瘤往往伴有缺牙或牙齿发育异常,加之内有牙源性上皮,故认为颌骨粘液瘤是牙源性的。组织化学证明,肿瘤可能来自牙胚的牙乳头、牙囊或牙周膜。

4.影像学表现■多房低密度区--网格状多见,“火焰状”改变;■房隔细、不规则;■骨皮质可穿破,边缘欠光滑整齐;■牙根吸收、移位。

X线表现:大小不等的斑片状或蜂窝状阴影,有时呈多囊状阴影。

多房分隔通常为清晰锐利直线条,构成多边形房室,典型者房隔呈球网火焰状或穿破密质骨呈火焰状。

下颌曲面体层片(局部)示左下颌骨体部病变(箭头),内有排列絮乱的骨骼,呈“火焰状”5.鉴别诊断(1)成釉细胞瘤

分房大小不等,相差悬殊,有的大小基本一致,各房间分隔较锐利,略呈弧形;骨皮质膨胀多向唇颊侧,可菲薄;邻牙牙根吸收可呈锯齿状。

(2)牙源性角化囊肿

可多发,沿下颌骨长轴发展,分房大小多一致,密质骨膨胀多向舌侧,可含牙,牙根多呈斜面状。

(3)巨细胞瘤

20~40岁多见;颌骨蜂窝状/皂泡状第密度骨破坏,内见粗细不一的骨隔;骨皮质膨胀、破坏。公告通知:更多病例及影像知识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anzhong.com/ynzzl/460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